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岢齙娜貌劍���瀉突�現釷≈С止�竦車木�魯す俑鎦埃�⑼�鋇鞫��鈾媸閉蜓拐廡┚懿皇苊�慕�臁U攵栽�攬�南�牛��1913 年的7 、8 月間,7 個省的政府不顧他們軍隊武器裝備的低劣,再一次宣佈脫離北京政府而獨立,由此開始了短暫的“二次革命”。這次運動既沒有發動群眾,也未得到外國的支援,在兩個月內幾乎兵不血刃便被鎮壓了下去。孫中山、黃興和其他一些領導人逃往日本,在那裡他們發現自己只能重新開始,而袁世凱部下的將領們把他們的勢力擴一張到了剩下的幾乎全部省份。
議會制度的發展進入了最後的階段。這時得到國民黨溫和派幫助的進步黨於1913 年9 月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內閣。這個內閣由袁世凱的一些親信組成,其中也起用了梁啟超做司法總長。袁世凱的目的現在已經很明顯,他希望自己透過法定程式由國會正式選為總統後襬脫國會。他使用賄賂和武力脅迫國會對他惟命是從。10 月6 日,國會最終選舉他為總統。7 日,他透過外交上的一番要價,成功地讓兒個大國承認了中華民國。10 月10 日,他宣誓就任由國會選出的第一任大總統。不久他就破壞國會。11 月間他下令解散國民黨,並驅逐了國民黨籍或前國民黨籍國會議員共438 人。1914 年1 月,他先是宣佈國會暫時休會,接著終止了各省的諮政會議。2 月,內閣辭職。54 歲的袁世凱成了獨裁者。儘管後來的愛國者對袁世凱的行為唾罵不已,袁世凱當時用蠶食手段瓦解議會制度這堵薄牆,公眾中好像只有極少數人受到大的觸動;而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剛從各通商口岸和各省會城市中顯現出來的一些未來的議會主義者:列強、矇昧的民眾或城市商人階層中沒多少人提出反對意見,而文職官僚、軍隊及大多數省軍事長官則安於獨夫統治,惟求自保。一與日本政治中責任的分配不同,中國式的政治實體慣於由一人在上平衡各方利害,最後一言九鼎,做出裁定。袁世凱現在正是這樣,在一部新近制定的憲法旗號下,透過指定設立的機構發號施令。這部憲法就是於1914 年5 月1 日製定的《 中華民國約法》 ,它賦予袁世凱以獨裁者所需的一切權力。他鉗制出版業,鼓勵由士紳和遺老推行地方自治,恢復了新聞檢查制度並重新確立儒教為國教。他一下防彈車,就在天壇行古代帝王的祭禮。1915 年底,他成了終身大總統。
外交關係:中華民國與外國列強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就開始失去對前清兩個邊疆地區的控制。西藏和外蒙古開始分離出去並與英國和俄國的關係日漸密切。相反,它們與北京日漸疏離。中國人在民族一種族自決的名義下驅逐走滿洲人之後,中國的革命運動領導人對亞洲內陸省份和地區幾乎沒有任何要求。但是袁世凱在北京繼承了前清的權力之後,代表中國申明瞭中華民國對那些地區擁有傳統上的主權。俄國、外蒙古和中國三方很快達成了一項框架協議:即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允許外蒙古自治。這項協議默許了實際上俄國對外蒙古的支配地位。英國也如法炮製:中國擁有對西藏的宗主權,但允許西藏自治,這當然允許英國享有在該地區的永久性利益。1913 年11 月7 日,俄國和英國最終一致承認了袁世凱政府。與列強在中國邊疆地區擴大勢力範圍同時發生的,是外國勢力對中國國內稅務機構操縱的加強。繼承赫德海關司總監職位的英國人於1911 年n 月得到清廷同意,對海關歲入的管理做了根本性改革,因為此時的海關司已經完全成了中國償付貸款和對外賠款的機構。在此之前儘管海關司的外籍專員只是向北京政府彙報一下他收到的賬目單數,但這筆收人至少還經過海關司中國監督的手。而現在各省都已宣佈獨立,中國的海關體系和對外信貸及償債能力要得到保全,就只有讓外籍專員每收集到一筆收人,就透過海關總督匯給駐上海代表外國債權人利益的國際銀行集團。在革命一觸即發的形勢下,在上海的外國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多國領事團在1911 年年底完全接收了“混合法庭”。這一次外國勢力對上海和海關收人控制範圍的擴大,與一個經過改革由英國人充任總監的新鹽務局一起,造成了與早先許多不平等條約一樣利弊難明的後果:它們在短期內幫助了中國政府,從長遠來看卻在繼續蠶食中國的主權。中國的償債信用得到了保證,方便了外國貸款的流人,並且鹽稅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另外,條約體系的一個利害難定的特點是,任何一個大國的貪婪會因其他列強的妒忌心理而受到遏制。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分散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