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
出版前言
費正清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有聲望的漢學家。他的著作及其主要觀點代表著美國主流社會的看法,對幾代美國學者和政治家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出版此套《 費正清文集》 對國內讀者瞭解海外在中國問題上的研究成果,冷靜看待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頗有意義。由於費正清是西方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看待中國自然也是以西方人的視角,所以,他在書中所表達的觀點並不代表我們的認識,甚至有不少觀點是我們無法認同的,希望讀者在閱讀中加以注意。
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前言
費正清 賴肖爾
1978 年以來的10 年中,中國革命又經歷了一次轉折。毛澤東的繼承人鄧小平否定了毛氏發動的“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年),以經濟現代化的目標替代了階級鬥爭。外貿、外資企業與鄉鎮企業的發展,對意識形態領域的較少過問及眾多其他方面的變化都顯示出了中國的勃勃生機。
欲知中國的潛力、前途與侷限何在,首先須瞭解中國的歷史。本書在費正清、賴肖爾( E 。 O 。 Reischaue了)及克瑞格(Albert M 。 Craig ) 著《東亞:傳統與變遷》 (1978 年版)的基礎上,對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章進行了修改與增補。本書第一章的部分、第二至第六章由賴肖爾撰寫,其餘九章由費正清撰寫。兩人在撰寫的過程中都曾互相提出過建議、批評和修改意見。
在撰寫這部古人類1 / 4 人口的民族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中,我們借鑑了大量東西方學者的勞動成果。有些是他們直接向我們提供了幫助與建議,但更多的是透過其著作給我們以很大幫助。我們對此深表感謝,可惜限於篇幅,恕不想一一列舉了。書後亦未引參考書目,因為如果列出的話,勢必顯得過於簡略並且很容易過時。這裡我們謹將特別的敬意獻給以下諸位:已故的克來克教授(Professor Edward A 。 Kracke ) ,他對本書第五、六兩章提供了很多幫助;費慰梅(Wilma Fairbank ) ,她承擔了挑選插圖的工作;還有克瑞格,他提供了有關臺灣的最新情況。
書中的人名與專名採用英語國家史學界通用的威妥瑪—賈爾斯拼法。至於普通地名,則按舊中國郵政體系(即南方方言而非普通話音譯)。如中國近五六百年來的首都北京,其拉丁拼法為Peking ,威妥瑪一賈爾斯拼法為Pei … ching ,而其實際讀音則近似Bag … jing 。
第01章 中國概況
關於中國,西方人起碼應該知道,首先它是一個人口大國;其次,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亦與西方生活方式千差萬別;第三,他們正經歷著一場迅猛的發展與變革。論人口、論國力,古代中國與羅馬帝國相坪。今天中國人口達13 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 / 5 到上/ 4 。近幾年來世界迅速“變小”,與這麼龐大的一群人打交道顯然將會深刻地影響西方人的生活。1941 年以來中國國內與邊境上的三次戰爭已使美國人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中西方之間的和諧相處需要以相互諒解為基礎。但諒解又必須以理解對方的風俗、思想及自我表現方式為基礎。要做到這一點,遠觀式的瞭解是不夠的。中西間的文化差異太大了;自上一世紀以來日漸頻繁的接觸當然有助於彌合這一差距,但某些其他因素反而擴大了這一分歧:首先是中國人高漲的民族意識與愛國精神,其次為中西物質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再者就是中西對於戰爭的不同體驗。部分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偶然性原因,西方人口與自然資源之間形成一種遠遠優於中國的平衡,而這一經濟上的差距就鑄成了(有時甚至還擴大)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尤其是美國,從未像中國那樣在本土經歷過戰爭,美國人的生活變遷屬於循序漸進式而非革命性的突變,因此無論是其文化傳統或其當代生活,均與中國人大相徑庭。
瞭解中國並不僅僅是為了發展和平。對於藝術、文學、哲學和宗教領域的人文學者來說,中國的傳統社會是西方文化的一面鏡子,它展現出另外一套價值和信仰體系、不同的審美傳統及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對於社會學家來說,中國在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及歷史學方面的文獻記載,就某些時代或某些領域而言,遠比西方豐富、詳實。
透過中國歷史可以最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