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建,不但路程要長350 英里,而且沿路還得修建造價高昂的隧道和橋樑。相反,走中東鐵路的捷徑則可以避免這些不利因素。沙俄的計一劃得到了中國的允許。李鴻章於18 96年6 月在聖彼得堡談判簽署了《 中俄密約》 ,約定中俄共同抵制[J 本在亞洲的擴張。透過種種外交手腕,沙俄依約於1897 年12 月向中國旅大港派駐了一支海軍部隊,同時亦於1898 年3 月獲得租用滿洲南端遼東半島25 年的權利,並且沙俄獲權修建南北走向長達650 英里的南滿鐵路,以此來接通中東鐵路和遼東半島。
在華勢力範圍之爭
沙俄成功地獲得了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冬季不凍港,並且透過鐵路與歐洲聯結了起來,這些都是新階段帝國主義滲透中國的新手段。帝國主義利用貸款、鐵路、租借地、減輕地租以及在地方擁有司法、警務和開礦等權利,實際上達到了製造“勢力範圍”的目的。各國之間互相對峙並各自加速活動,英、法、德、俄、日以及美國在某種程度上都透過上述手法彼此挑釁、協助、破壞或合作,以便在中國的分裂中坐收漁利。紛爭中的主要事件按先後順序大致是這樣的:由於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被土匪殺害,一支德國艦隊於1897 年12 月佔領了山東膠州灣上的青島港。幾乎就在同時,一支俄國艦隊也於12 月佔領了前邊提到過的旅大港。1898 年4 月,一支法國艦隊佔領了廣東南部、廣州。英國馬上就此做出反應,租借了香港對面的新界和山東海岸線上旅大港對面威海衛的一個海軍基地。列強這些明搶暗奪的行為都透過與中國簽訂條約而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他們通常以99 年的租借期來製造所謂的“興趣範圍”或“勢力範圍”。中國的主權和海關進項尚有保障,但同時外國勢力也對一些要害部門進行有計劃的統治和掠奪。箇中詳情不僅迷惑了當年的外交官,在今天仍使歷史學家們感到撲朔迷離。儘管如此,這些活動仍不乏一定的模式可循。
首先,沒有一個國家的行動方針是刻板不變的,因為每個國家都會受制於他國及國內鬥爭的壓力。例如,以上總括的俄國的舉動不過是織毯中的一根線而已,並且這些行動部分還是對於其他國家的活動做出反應的結果口就這樣,英國和德國從1895 年到1896 年一直慫恿俄國進逼東亞,以便減輕俄國在其他地區造成的壓力;而俄國一則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鼓勵,二則鑑於後者於11 月派艦隊進駐青島的先例,馬上亦於1897 年12 月古領了旅大港。俄國國內的意見常常不統一,所做的許多努力也都不很成熟,不但總是缺乏預見性,而fI .行動起來時而莽撞,時而又優柔寡斷。其他國家大致也是如此。
其次,歐洲各國又都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聯盟。俄法聯盟幾乎未曾發展海上貿易,此時則從印度支那和俄羅斯遠東的陸上基地分別入侵中國。事實上法國首先採取了行動:1895 年6 月,法國在中國西南強行獲得了開礦權,並從東京(北折)將鐵路延伸至此。英法計劃透過鐵路向雲南滲透,兩國競爭了幾十年後法國取得了勝利,從河內沿紅河至雲南府(昆明)修建窄軌鐵路並於1910 年完工。此外,俄法在中國邊境上也享有減免關稅的權益。他們還透過比利時的一家公司,於1897 年5 月獲得了在中國國內修建北京一漢口鐵路的特權。另一方面,英德兩國雖是貿易和海上大國,但都不與中國接壤,因此在長江流域和山東各自尋找領地。同時他們還有更雄厚的資金,兩國銀行家借給了中國用於賠償日本的大多數資金。然而,這兩個海上強國之一的英國一直在維護自己的老牌商業大國地位,當初英國古有中國外貿額的4 / 5 ,但德國後來居上,早已成為英國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並且還野心勃勃地尋求市場和海軍基地。德皇威廉與其親戚俄國沙皇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他在各處尋找海軍基地,此後,在俄皇的默許下,於1897 年11 月佔領了膠州灣。這一行動掀起了列強全面瓜分中國的狂潮。
在這場混戰中,英國政府受到來自中華協會等有關中國貿易和帝國主義擴張之代言機構的強大壓力,於是它注重實效,轉而遵循“補償”政策。儘管英國仍舊奉行保證中國完整、門戶開放、以及貿易機會均等這些傳統政策,但還是分割出了自己的“範圍”並實際上奉行了兩國標準,即英國在海軍軍備竟賽中與任何兩個競爭對手的軍備之和都要保持均勢二結果法國以廣東、廣西、雲南一帶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廣州灣為海軍基地(1898 年4 月);俄國將滿洲作為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