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查第格或命運》,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以及科學論著《牛頓哲學原理》。
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邀請訪問柏林。他來到一個比法國更黑暗,更殘酷的封建專制國家,卻幻想借助“開明君主”的力量,進行某些社會變革,實現啟蒙主義理想。然而,腓特烈二世只把伏爾泰當作宮廷點綴,給外人一個“開明君主”的形象,實際上他實行的是軍國主義的野蠻擴張政策。伏爾泰絲毫不能改變德國現實,1752年,他離開柏林。
1760年,伏爾泰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定居下來,在此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20餘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和政治著論,包括哲理小說《老實人或樂觀主義》、《天真漢》、哲理詩《自然規律》等,他還把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
伏爾泰雖遠離巴黎,卻仍然關心法國社會現實,他晚年寫了許多文章和小冊子,抨擊教會和專制統治,它們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歐洲各地流傳,推動了進步的思想運動。當時歐洲成千上萬的哲學家、藝術家、演員慕名拜訪伏爾泰,另外還有人給伏爾泰寫信求教,伏爾泰都熱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費爾奈莊園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
伏爾泰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積極為無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突出的是發生在1762年的聞名歐洲的卡拉事件。當時,法國社會中天主教教會的權力極大,天主教僧侶被列為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教會經常殘酷壓榨和迫害人民。1762年有個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兒子因欠債而自殺了。天主教會馬上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