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文B.C.表示。
儒略曆雖然比埃及的太陽曆進了一步,但迴歸年仍有11分14秒的誤差,積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曆在歐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紀下半葉,曆法上的日期比迴歸年遲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應在3月21日,曆法上卻是3月11日。此外,教會規定耶穌復活節,應在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由於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穌究竟在哪一天“復活”的,也成了問題。因此,對儒略曆作進一步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組織了一批天文學家,根據哥白尼日心說計算出來的資料,對儒略曆作了修改。將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間的10天宣佈撤銷,繼10月4日之後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復歸於3月21日;過去將4年置1個閏年,400年共計100個閏年,現在改為400年中有97個閏年,從而大體上彌補了11分14秒的誤差。置閏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盡的就是閏年,除不盡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年,2000年是閏年)。後來人們將這一新的歷法稱為“格里高利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歷法,簡稱格里曆或公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國以格里曆為國家曆法,並採用公元紀年,但不廢除農曆。
當然,格里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每月的天數仍然參差不齊,規則性不強,特別是每經過三千幾百年還會有一天的誤差。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天文學的進步,這些缺陷將不斷得到改進。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讓人神往的“美索不達米亞”
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臘人把兩河流域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又分兩個部分,南邊叫巴比倫尼亞,北邊叫亞述。就今天來說,兩河流域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
兩河流域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來到了這裡。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們建立的。屬於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阿摩列伊人)、亞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繼承和發展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流域的文明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頁。其中巴比倫人的成就最大,因此,兩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稱為巴比倫文明。
兩河流域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南部。這裡是兩河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羅河一樣,兩河也是定期氾濫,時漲時落,只有建設起堤壩溝梁來蓄水排澇,人們才能耕種收穫。兩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驢拉著木犁耕地,最主要的農作物是大麥和椰棗。大麥酒是人們最喜歡喝的飲料,椰棗是人們的主食之一。
古代兩河流域人民編寫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書《農人曆書》。《農人曆書》以一個老農民教育兒子的氣寫的。這位老農民對兒子不厭其煩的講述應該如何務農,要注意的各種事情。比如,怎樣節省灌溉用水、不要讓牲畜踐踏田地、驅趕食谷的飛鳥、及時收割等等。
大約在5000年前,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就會製做陶器了。他們製做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麗奪目,有的還塗有層。人們常用的生活用具象酒杯、油缸、爐子、燈盞等幾乎全是陶製。最有趣的是,人死後用的棺槨也用陶土燒製,形狀象個有蓋的長方形大箱。
古代兩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築材料是粘土。壘牆、蓋房、鋪路,都使用粘土摻上切碎麥的大秸製作的土磚。古代兩河流域的城市建築物都是用這種粘土修建的。
古代兩河地區的金屬製造工藝達到了相當純熟的水平。我國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約在同一時期,兩河流域有重約2噸的青銅鑄像,手工業行業很多,象制磚、織麻、刻石、珠寶、皮革、木業等等。
古代兩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類文化寶庫中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他們很早就有了文字,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雖然這種文字始終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類早期文字中,它是發展得比較完備的一種。
兩河流域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諺語、神話和史詩。蘇美爾人豐富的諺語有少數被記錄在泥板文書上,其中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風氣。比如:窮人死掉比活著強”,“想吃肉就沒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