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申又上前幾步,扶起楊彪,問候他一路的辛苦,親把其臂,攜手入宮參加慶功宴。
而楊彪謝恩之後,也便坦然接受了皇帝的把臂而行,一路與皇帝幾乎並肩步行,進入了運京的大門,並接受了運京軍民的熱烈歡迎。
其間,楊彪得意洋洋之中,忘卻分寸,甚至有那麼一段路程,竟然略略走在了劉申的前面。
運京的中央王廷朝臣耳聞目睹他的這種狂悖倨傲,不由得聯想起德魯湖大捷之後故大將軍面君時帶著傷腿的跪拜請罪,更想起恩圖會戰與蘇隆大捷之後,故大將軍因為陣亡率太高的再三上表、自請貶斥。今昔對比如此鮮明,朝臣們不由得內心種種感慨,種種嘆息。有義憤填膺的御史和文武朝臣,連夜便起草了措辭激烈的彈劾奏章,痛斥楊彪的君前失儀。
劉申將這些奏章都留在宮中,不作批閱,也不發還中樞,任其沉底。
楊彪卻對劉申的處理感覺不爽,認為劉申應該嚴懲那些敢於進言中傷他的官吏。他甚至在朝堂上以自我辯白為由頭,言談語句之間,對劉申多有批評和嘲諷。
劉申讓他在朝堂上自由發言,然後,以溫和的語氣,告訴臣屬,應該尊敬那些為天下太平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麼能比萬民的安居樂業更為重要的了。然後,他又宣旨,嘉獎了一大批在戰事期間安定後方,組織軍需,組織醫療等後續服務有功的中央及地方官員,表彰他們說,正是因為全國的團結一致,文臣武將各盡其責,本次戰事才能如此輝煌。劉申向全體官員深表謝意,並代表國家,向他們隆重祝酒,表示願意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將民眾的安居樂業和周遍環境的和平,發揚光大,長久延續。
在一片團結奮進的氣氛中,隆重的凱旋慶祝告一段落。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劉申在最後的總結髮言中,委婉地提醒了楊彪,戰爭的勝利,雖然他功勞莫大,但是,也絕非是他一人的功勞,也同樣並不是漢軍獨有的功勞。沒有各方的鼎力支援,勝利不可能來得如此之快。
但是,楊彪沒有看出來劉申的用意。相反,他覺得劉申這樣攪混水、和稀泥,淡化了漢軍在戰爭中的作用,對自己不夠敬畏,沒有感謝的誠意。
他對劉申,從此存了一個不滿的心結。(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三章 裁軍風波(下)
(一)
武陵大捷又已經過去數年。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局面越來越穩如泰山。周邊地區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能夠和膽敢挑戰劉申新朝的軍事力量。
在長期的和平局面下,整個東亞地區和西域地區的各民族往來貿易,互相遷徙,混雜居住,彼此通婚,出現了文化和人種的大融合。很多民族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的界線早已模糊不清,很多年輕的國民,都已經數代混血,面目特徵混同一體,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族人,從外貌上也無法區分,大家都自認為是新朝的國民,並沒有劃分何宗何族的習慣了。
因為劉申的新朝國號中包含“漢”字,所以,國民大多自稱為漢人,遙遠的外族也多用“漢人”,指代劉申新朝的人民,用“大漢”或者“大後漢(區別於秦漢時期的漢朝)”指代劉申建立的新朝。
伴隨太平的穩固,劉申的新朝開始大規模地建立普遍的社會福利制度。新朝建立了大量的官方免費診所和藥號,由國家提供醫生和藥材,免費為國民以及居住在漢地的外國人提供普遍醫療服務。當時,僅運京一個城市,免費的診所就多達1200多間,免費藥號多達上萬家,遍佈所有的坊市社群。這些診所、醫生和藥號都由中央政府設立的“藥事局”進行管理,“藥事局”歸屬戶部統轄。
此外,新朝也開始提供廣泛的社會救濟,在各地指派官員,建立了官方的養老院和濟貧所,收容因為疾病殘疾或者孤獨鰥寡而流離失所,無人奉養的老人、病人、殘疾人和乞丐,為他們提供免費的臨時食宿之所,冬季免費佈施冬衣,提供禦寒之所棲身,夏季提供避暑湯茶和清涼的過夜之所。
新朝還廣泛開許社會各富裕階層興辦民間慈善,多有大商賈成立了救濟商會,共同興辦社會福利,惠及當地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政府對這些救濟商會一方面加強管理,嚴格審查,另一方面獎勵善行,頻作表彰。對於民間慈善的傑出人士,朝廷特予恩惠,可以抬籍,封賜為榮譽貴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奮鬥,新朝各族人民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依,社會行善之風大為昌盛,當時遠來中土經商的西方、南方等國的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