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眨了眨那雙瞎眼,沉吟道:
“稱得上中國第一等軍事家的,看千年能不能出一位?”
“千年出一位?”岳飛皺眉疑問道,“為何這麼難?”
“真正稱得上中國第一等的軍事家的,老夫以為,但有武藝,必諳韜略;精於戰略,必備德行。四者缺一不可。自古以來,偉偉大中國,英雄輩出。但各路英雄,各有千秋:有的武藝高強,卻不懂韜略;有的有武藝,諳韜略,卻不懂戰略;有的有武藝,諳韜略,懂戰略,卻寡德性。如此等等,老夫未見有兼備者。”
岳飛邊聽便沉思著,幾個旁聽的人發問道:
“作戰,靠的是武藝和韜略,戰略有何用處?戰場上,打打殺殺的,又如何講得了德行?”
那瞎子又細細講解道:
“一個人有了武藝和韜略,不一定能打好仗。譬如說德行,以國家利益為利益的人,才稱得上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會愛國。愛國的人,才不會以個人權利得失,而是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來考慮中國的事情,這就是有境界。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來考慮中國的事情,這就是戰略眼光。這樣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全域性性勝利。所以說,只有愛國者才有可能打好仗。如果一個人以個人權利得失,來考慮中國的事情,即使他是皇帝,也不叫有德行,更不是愛國者。歷史上為皇權賣國的人並不鮮見。”
岳飛以前聞所未聞,津津諦聽。
而幾個圍觀的人,聽了哈哈大笑:
“皇帝比百姓更容易賣國。”
“國家是皮,我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是天生的愛國者。”
聽了岳飛一番慷慨言辭,那瞎子對岳飛抱有殷切希望,鼓勵他好好習武、讀書:
“將來,你成為天下皆知的愛國大英雄,也未可知。光愛國還不足以成為愛國英雄,當文武兼備,你要淵博知識,通經史,精兵書。。。”
岳飛心愛求知,津津而問:
“請教大伯,自古中國,第一等的兵書是什麼?”
“中國亙古不磨的兵書,當數《孫子兵法》。”那瞎子道:“《孫子兵法》談兵論戰,集韜略、詭道之大成,是歷代軍事家的寶典。”
岳飛又請教戰與和的關係。論到戰與和的關係。那瞎子深惡痛絕對外一味求和,論出它的許多害處來,諸如:割地獻銀,稱兒稱孫。指出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不是真正的和平,是戰爭的威脅狀態。
論到文與武的關係。那瞎子十分讚賞古人倡導的禮、樂、射、御兼備的思想,讚美不已:
“昔時中國,真文武並重之國也。成文治之美,具武治之實。盡美盡善。”
這些對生活在崇文抑武的宋代社會的岳飛,真如撥雲見天一般,久久凝思不語。
那瞎子轉過臉來,對靜靜站在一邊等候的嶽員外夫婦道:
“我走裡穿鄉,見過的人,不在少數。聽書的,多數圖個趣味,哪裡放在心上?即使有些人,聽了放在心上,不過事後做個談資,日後好轉述給別人聽,圖個嘴巴快活。象你兒子這樣,見賢思齊之心切切的,就我所見,人群中十之不足一、二。有這樣素質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如果遇著明君,且不說成為中國第一等的軍事家,起碼能與古代英豪齊名。”
“小兒無非是駑駘下隸,承蒙先生錯愛。”
“不要扼殺了他的心性。”那瞎子叮嚀道。
嶽員外躬身回言道:
“我們農家老夫妻兩個早夜思量,日夜忙碌的,無非是些耕田鋤地、養牛牧豬之事。不懂軍國大事,幫助不了他,他想做什麼,我們做父母的由著他,絕不阻難。”姚氏在旁連連稱是。
與瞎子別,岳飛一心想讀《孫子兵法》,時鄉里人家,家中多藏有《春秋傳》,但《孫子兵法》卻不常見。岳飛口中不語,心下發愁道:
“哪裡去找《孫子兵法》來讀?”
第三節 渴求兵書
按說買一本《孫子兵法》又有何難?縣城書肆裡有的是買。然時苛捐雜稅很重,絹要抵稅,鄉間土產賣不起價,農民手上很少現銀。岳家專以桑耕為業,嶽員外終年親率全家,看蠶織絹,耕田鋤地、養牛牧豬,不辭辛苦,手中的銀子漸少,牛畜倒漸多,岳飛專管牧養,身居僻鄉,縣城也不是想去就去,得等機會,求順便。
次日早起; 岳飛依舊外出看養牲畜。
他騎著牛,來到麋鹿河邊放牧。這麋鹿河兩岸百草茂盛,因常年麋鹿群出沒而得名。岳飛在河這頭放牧,河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