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人伸出手,才能抓住別人的手。如果把自己的手攥得緊緊的,當別人向我們伸出手時,我們還以為他們是想要東西而躲藏起來,那我們需要的支援又能從哪裡來呢?
我們還年輕,畢業沒幾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年齡優勢,和那些在職場上混了很多年的“大哥級”人物相比,我們的機會要比他們多,為什麼我們不幫助他們呢?只有在年輕時學會分享,把幫助他人當成是一種習慣,那麼,這種“給予”在某一天才會變成一種“得到”!
同班同學、同屆校友以外的朋友
有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透過你身邊認識的六個人並深入挖掘他們的人際網,你便有可能與全世界的人成為朋友。人際關係就像一張網,用心去結識更多比你優秀的人,並且與他們經常保持聯絡,屬於你的網路就會越來越龐大、強勁。
結識比你優秀的人,並多與他們交流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主要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等。由此可見,人脈即命脈,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一個人的事業、乃至整個人生的成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也許你會說,對一群遨遊在知識海洋裡的學生來講人脈、處世的道理是不是太世俗化了?不!絕對不是!事實恰恰相反。現在的大學生,極其匱乏的技能便是自己的社交技能。前面曾經多次提到,當下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常年的家庭生活習慣,使得他們多半驕傲、自大、任性,甚至一意孤行,在他們成長的世界裡,沒有更多的同齡人,而只有對他們持寬容態度的長者。這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試想:當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誰還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們一味地包容?絕對不會!在老闆的眼裡,每一個員工都是平等的,他只看誰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剩餘價值;在同事的眼裡,每一個人也都是一樣的,他們只選擇那些性格好、投緣的人交往;在客戶的眼裡,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人會先聽你介紹一下你的家庭背景,然後再考慮要不要跟你做生意。所以,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斷積累自己的人脈,是每一位大學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然而,大學生活,畢竟與社會生活不同。大學生接觸人的範圍要小得多,除了自己的同學、老師,似乎沒有太多可以認識的人。有的同學,大學四年,甚至不認識除了本班同學以外的任何其他人,也沒有任何除了本班同學以外的其他朋友。這其實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其實,大學裡,我們也有好多機會可以結識更多的人。比如老鄉會、各種社團以及院系組織的各種活動等等,都是擴大同學們交流面的重要機會。
我在大一剛入學時,透過系裡組織的交流會,認識了大我兩屆的一個學姐,當時她是我們系學習部的部長。之所以對她產生很深的印象,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對她當時在交流會上發表的關於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觀點很感興趣,她所講的,她的經歷也跟我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深有感觸。
後來,特別巧的是,有一次在圖書館的自習教室,我跟這位學姐剛好坐在一起,當時一個念頭隨即在我腦海中出現:我能不能請學姐跟我做一次更深入的交流?當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忐忑。我只是一個大一新生,而且跟學姐也只有一面之緣,她是否願意跟我這個“小毛孩”交流?如果她不願意,我豈不是很尷尬?
路標7:朋友(4)
不怕各位笑話,我足足想了有半個多小時,終於鼓起勇氣遞給學姐一個小紙條,說明我的身份和意圖,希望她能夠抽出時間跟我聊一聊。
學姐看了紙條之後,莞爾一笑,伸手做一個“OK”的姿勢,並示意我出圖書館。之後,我跟學姐聊了很久,因為我們越聊越投緣,而且發現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愛好,比如我們都喜歡讀西方文學,都喜歡猜燈謎等等,而她也給了我很多大學生活的寶貴經驗。
只是這小小的一步,我不僅與學姐成為很要好的朋友,而且為我的大學學習指明瞭方向。直到今天,我仍然很感謝我的這位學姐,我們也依然保持著很好的朋友關係。
大學期間,結識一些優秀的學長或者其他班、系的同學,都是對我們人際交往能力一種很好的鍛鍊。不僅如此,透過跟他們的交流,你會收到許多新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很可能對你的生活、價值觀念等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你也會因此比其他同學更快地成長。
努力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儘量多與比自己優秀的人對話,你將收穫受用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