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中國當代盆景》的編輯工作,下一步是回社裡組織素材,包括整理、徵集獲獎作品照片,聯絡作者,撰寫文稿提綱,編輯圖文目錄,約寫序言、後記,安排裝幀設計,聯絡印刷,與發行部門協調等等。一想到這些,餘老歸心似箭,二人婉言謝絕了陸園主盛情邀請去香港講課,踏上北歸的旅程。
在北上列車的軟席車廂裡,多日的奔波使餘老與劉曉很珍惜眼前的清靜。略顯疲憊的餘老半躺半就著,靜靜地思慮著什麼。己有多時沒有這樣全面考察中國盆景了,回顧多日來與國粹藝術的近距離的接觸與盆景文化深層的思考,讓他清晰地意識到,全國各地的盆景目前正處在不平衡發展的動盪程序中。他強烈地感受到外來文化對傳統藝術、藝人、國民不可抗的影響,在今天中西方文化不斷地衝撞中,凸現盆景藝術教育滯後的現象。職業的敏感與文字工作者的責任,令他近日常常為傳統盆景藝術的傳承,有種難以言表,隱約的憂患。美侖美奐載歌載舞崑曲藝術的沒落,緣於它的過份的奢侈;素有陽春白雪美譽,講究自然美、藝術美、整體美、意境美的中國盆景藝術不也是同樣的高雅?
兩年前有關重塑盆景強國地位座談會上的一個聲音又重現耳際:崑曲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下一個該輪到盆景藝術了。聲音不大卻頻率極高地尖嘯刺耳,刺中本躲在心靈角落裡的隱痛,撕拉拉地痛得令人難過難忘。餘啟明很清楚要改變這種狀態的工作就是開展藝術教育,他曾隨團去美國考察園藝教育,在那裡看到所有各類的博物館都免費向孩子們開放。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盆景博館有許多國家的盆景精品,是學習園藝、學習藝術的大課堂。對此餘老感觸很深,在我國的藝術教育實在是令人堪憂。經自己手己出版的多種版本盆景書籍,僅僅在盆景圈內或盆景愛好者,退休了有閒暇時間的少數人群中流通,唉,這真是個遺憾。
想著這些,火車發出“咣噹咣噹”節奏很強的聲音,他全然沒有了聽覺似的。他由衷地感覺到在自己內心深處,有受到了什麼威脅似的緊張,甚至由於突然的意識,而緊張得加快了心率與血液流速,額頭也滲出了汗水。盆景藝術教育的滯後,藝術文化的斷層,從藝人才培養與國粹藝術民族性……一系列的課題,讓餘老感到臉上有些發熱,他意識到自己這種突然間莫明熱潮的襲來,往往是在思慮焦躁時。他似乎觸控到了身體內部和工作承受失衡的癥結所在,一路上陷入苦苦地思索,而少有言語。
旅途中餘老除了睡覺和吃食外,他始終臉側向車窗外,一言不發地注視著山野、田地、村莊、農舍。他與劉曉倆人唯一的話題,就是不住地感慨列車窗外的民宅,講到從南方到北方中國如此廣大地域的城鄉村鎮,競都是千人一面地牆外頂的、坡頂的、瓦頂的、草頂的,還有的屋頂兼作曬場,在上面曬糧食、瓜果,夏日的晚上全家人在上面喝茶納涼。可現在你看看,全都一個模樣了,沒看頭,沒看貼飾大小不一、色彩不同瓷磚的兩層或三層的小洋樓式民房,僅有的變化也就門樓的式樣和磚面的色彩和裝飾圖案。餘老邊指車窗外不斷閃過的村落,邊面對著車外徑自地講著:“過去坐火車從北京開出,每走上百八十公里,那民房就是變了一個式樣,有磚砌的、石壘的、土披上的、下沉式的,那牆體房頂變化更大了,平頭。”靠著椅背眯著眼睛似睡非睡的劉曉,自得安逸地戴著耳機在聽音樂、看電視。看見餘老因窗外景引發激情而話聲漸高的樣子,轉過臉用眼掃了一眼車窗外,頗有同感地:“您就是到了東北黑龍江,哪的農村房子也這樣,記得什麼刊物上講過,據推算到2050年時全球各地方的差異會更小,就沒有什麼特色風景地區了,各國各地都是一樣的建築,一樣的超市,一樣的品牌商品,一樣語言,一樣的無奈,全世界就沒有什麼有特色的地方了,也就不用去旅遊觀光了。”說到這,彷彿襲來一陣陰霾將劉曉包圍住,令他有種窒息的憋悶,他惡作劇般盯了餘老一眼又狠狠地補充道:“北京的老民宅,四合院也是拆一片少一片,拆一座少一座呀……”他沒敢說出下面的話:到那時盆景也會沒了地方風格,沒了地方流派,就象各地方盆景現在都在流行所謂的“自然式”,多年後哪裡還有什麼五大地方流派,懸。劉曉不冷不熱的話語,更激起餘老愈發強烈的逆反思緒,他的滿腹牢騷更盛起來,他面帶慍怒地直瞪著窗外,像是和誰在漚氣。
劉曉見狀不再言語了,心中卻暗自竊笑起來:更年期的男人也是……餘啟明卻沒太在意劉曉的揶揄,他仍在衷情於民居的思考。多日來近半個中國地域,各省市全新城市風貌的印象,想起來都讓他有種魚鯁在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