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心中的“山川”。木山的意象,讓他意識到它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更讓餘老誠惶誠恐地思慮萬千,創作慾念與藝術靈感讓他在古木間有失有得地徘徊著,心中象有無數個美麗的“飛天”創意在他腦中上下左右前前後後地飛翔,而且一點一點地呈現出心儀的盆中景的“意象”,漸漸地圓夢。
手中的枯木根幾經打磨,漸露出明朗的意象,其中一塊通體醬紅色的朽根幾經鋸鑿、雕琢,在他眼前呈一座陡峭凌洌的峻嶺,其間一條几近垂直的“狹隘山谷”,有了“一輪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想象與聯想;凝神默讀詩聖李白《望廬山瀑布》的千古名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另外一塊橙黃色宛如佈滿“溝壑”的朽木,其間有一個通透的幽深洞穴讓他浮想聯翩,喚起他少年時對中學語文課文“世外桃源” 文中“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從口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筆下世外人間美景憧憬的記憶。大文豪陶淵明“桃花源記”經典的文字“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往,欲窮其林……”詩文內涵的感興,喚醒他美妙的意象,一下子曾見過、臆想過的世間的天堂的美景奇觀,在他腦海浮現。令讀者有插上翅膀的想象力,翱翔在無際虛擬的時空間,餘啟明因藝術的招喚而亢奮,因木石藝術的痴迷而廢寢忘食。手隨心動地一刀刀、一鑿鑿、一鋸鋸地依腹稿施展技藝,於是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實踐,依心中夢以巧工之美去製作著美的藝術形象。
立體的視覺藝術引領他在美景間盡情地“神遊”,由衷地感悟著木山別有洞天的氣韻,天然的形與勢與色與肌理令人歎為觀止。餘啟明憑藉著他對中國民居的嗜好和手中的藏書,輕鬆地論證推理出桃花源內居民為“不知漢晉”的秦人,應是從秦國屬地移民至此。而現在居住福建宏大壯觀“大屋”與“土樓”中的客家人則正是遷自陝西漢中地區,那,那說明……餘啟明為自己的理論“發現”心中一陣發熱,真是這樣嗎?那桃花源內的民舍式樣則有了製作的參考依據。中國的民居史料中介紹民居的演變,自秦漢時千餘年來我國的民居在結構與式樣基本沿襲傳統而少有變化的史實,而且福建外遷的客家人的更是傳承著祖輩的生活,閉塞地域人們生活方式較慢節奏的結論,也是佐證。想到這裡,哈哈,餘啟明很開心地笑了,有種“考古”發現的成就感,這令他不時地翻看手中的書籍資料,對照後合上書,開啟書又對照,對照後又開啟書地進行著校對、核准、推翻、引證、判斷。他憑藉著內心顫慄的感動與心中有數的自信,在紙上信手勾勒出整個作品的結構佈局與效果圖。
在中國盆景界人對玉石盆景尚不認知,對製作的材料、技法也少有了解。在餘啟明卻是“先知先明”了,這不是先驗論的預言而是事先實踐了。他在構思仿古木山、木山玉石盆景時,對玉石的質感、色調、品相的瞭解……讓他得心應手地寫出製作方案並信手勾畫出“效果圖”。他憑藉著一生儲備的知識,以豐富的想象去尋求《望廬山瀑布》的意境,以白玉嵌入“山澗”中飾瀑布,創造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景緻;“桃花源”令古往來多少世人嚮往的與世隔絕的世界,由帶有曲曲彎彎通孔的木山,相隔成“山”內外的兩重天,創造出立體面面觀的“桃花源”畫卷,古今多少大畫家無法繪製的“畫面”,表現同一山的內外景觀。巧用枯木孔洞妙趣橫生的構想,讓人由然產生從山洞口進入世外桃花源的感受,望著比傳統鳥瞰式繪畫更為多角度透視的草圖,望著意象清晰,突顯“山形”的枯木根藝。一股無尚的自豪且有些驕傲的激情湧入心頭,只有一個念頭讓他在心中默許:我行,太妙了,真是太妙了,我還真行。一股股幸福感的衝動,讓他陶陶然而忘卻刀割手指傷口的疼痛。
九十四
專業知識與文化人的修養,讓餘老在審視名木枯藝遂生美妙的構想,情感的激揚與思緒的梳理在同步行進。石之美者與木中姣者合壁的聯想,材質與巧工結合的構思令自己感動不已。
一日,餘老攜老伴去時隔二十年後重遊西山櫻桃溝風景區,魂牽夢繫木山的他觸景生情地記起名著《紅樓夢》誕生的故事。相傳曹雪芹住西山正白旗村時,常到碧雲寺西的櫻桃溝山谷遊覽。一日他見泉水源頭的巨石頂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