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損害,但這次戰役是日軍攻勢在太平洋首次受阻。
6月4~6日的中途島海戰,對日軍是一大打擊——事實上是太平洋戰爭的決定性轉折點。日本一直計劃要佔領夏威夷西方約1500公里的中途島,作為戰略基地。但其計劃被盟軍情報當局發現。跟珍珠港的情況不同,這次情報被有效使用。再度由南雲指揮的日本艦隊損失4艘航空母艦。日軍同時還損失2000多名船員與1艘重型巡洋艦。
此後,儘管在亞洲大陸有若干次勝仗與進攻,從太平洋開始,日軍的運氣每況愈下。佔領新卡勒多尼亞、裴濟與薩摩亞的計劃被放棄,佔領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構想也被放棄。至1943年初,日軍被逐出新幾內亞與瓜達卡納爾(Guadalcanal)。日軍在瓜達卡納爾之役損失25000人,美軍只損失1500人。
在1943這一年,日本為缺乏資源所苦,而對若干亞洲國家,日本必須以較間接的控制取代直接控制。日本給其佔領下的緬甸與菲律賓等國名義上的獨立。日本強調其自西方帝國主義手中解放亞洲的解放者的角色,企圖維持佔領國之間的團結並以日本作為領袖。結果是“滿洲國”、中國、泰國、緬甸、菲律賓及“自由印度”的傀儡統治者於1943年11月6日在東京發表《大東亞宣言》。這個宣言抨擊西方帝國主義並重申亞洲合作。這些國家的人民之中有許多人可能起先把日軍當作解放者而表示歡迎。但事實上,至此階段他們已因日軍的殘暴而感到極端幻滅。日軍佔領往往使當地居民的食物與其他資源被剝奪,而人員被強迫徵召服勞役,有時甚至被船運至日本本土。
日本人本身也受制於資源限制與嚴厲的勞工動員法律。從1943年9月起,所有25歲以下的未婚女子被動員從事農業或工業勞動。同年,國內食物缺乏也變得嚴重,而至年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