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技藝精進,王翦心中十分高興。一年後,楚軍繃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已無鬥志,認為秦軍的確僅是防守自保,於是決定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當,最終消滅楚國。
讓敵方處於困難局面,不一定只用進攻之法,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己,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勞的“待”字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
0
0
三國時,吳國殺了關羽,劉備怒不可遏,親自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蜀軍從長江上游順流進擊,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舉兵東下,連勝十餘陣,銳氣正盛,直至夷陵(今屬湖北省宜昌市)、猇亭(今屬湖北省宜昌市)一帶,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里。孫權命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率五萬人迎戰。陸遜深諳兵法,正確地分析了形勢,認為劉備銳氣始盛,並且居高臨下,吳軍難以進攻。於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以觀其變。吳軍完全撤出山地,這樣,蜀軍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帶難以展開,反而處於被動地位,欲戰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軍鬥志鬆懈。陸遜看到蜀軍戰線綿延數百里,首尾難顧,又在山林安營紮寨,犯了兵家大忌。時機成熟,陸遜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軍措手不及。陸遜一把火,燒燬蜀軍七百里連營,蜀軍大亂,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陸遜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以逸待勞的關鍵在於,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以逸待勞之計的奏效,要依賴以下條件:首先要善於選擇戰爭的時機和地點,在敵人的疲憊達到最高點時,在最有利於殲滅敵人的地形條件下,一舉發動進攻。其次要有耐心,不到時機和條件成熟絕不動手,絕不能被敵人的挑戰所激怒。以逸待勞的戰術對身為東道主的一方尤為有利,因為在自己的地盤上作戰,所以不存在給養方面的問題,只要耐心地拖延下去,就能獲得絕佳的戰略機會。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釋義】
當敵人陷入嚴重的危機之時,就應該乘局面混亂而獲得利益,一定要利用對方混亂的時候進攻。
趁別人家中發生火災,一片混亂,無暇自顧的時候,去搶劫人家的財物,乘人之危撈一把。當敵方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制伏對手。敵方的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內憂與外患。天災人禍,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農民起義,內戰連年,都是內患;外敵入侵,戰事不斷,都是外患。敵方有內憂,就佔他的領土;敵方有外患,就爭奪他的百姓;敵方內憂外患岌岌可危,可以去兼併他。總之,抓住敵方大難臨頭的危急之時,趕快進兵,肯定穩操勝券。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爭霸,戰事頻繁。經過長期戰爭,越國終因不敵吳國,只得俯首稱臣。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失去行動自由。勾踐立志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嚐膽。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歸國之後,勾踐依然臣服吳國,年年進獻財寶,以麻痺夫差。而在國內則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幾年後,越國實力大大加強,人丁興旺,物資豐足,人心穩定。吳王夫差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國放在眼裡。他驕縱兇殘,拒絕納諫,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興土木,搞得民窮財盡。公元前484年,吳國顆粒無收,民怨沸騰。越王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池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例。
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但直到去世都未能如願。順治帝即位時,年齡太小,只有七歲,朝廷的權力都集中在攝政王多爾袞身上。多爾袞對中原早就有攻佔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業,以遂其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遺願。他時刻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明朝的一舉一動。
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十七歲登基的崇禎皇帝竭盡全力,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龐大無恥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終以身殉社稷。他熱愛百姓,在最後的緊急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