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府,臨危不懼,他委任謝玄為前鋒都督,選派謝石代理征討大都督,指揮全軍作戰。
苻堅依靠佔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攻克了壽陽,隨後派降將朱序到晉營勸降。朱序是在四年前與前秦作戰兵敗後的降將,當時實為迫不得已。如今回到晉營,不但不勸降,反而將前秦的兵力部署全部告訴了晉軍。謝石根據朱序提供的情報,派猛將劉牢之率精兵五千強渡洛水,偷襲洛澗的前秦軍隊,殲敵一萬五千人,晉軍士氣大振,前秦士氣則遭受挫折。謝石、謝玄指揮晉軍推進到淝水東岸,與前秦軍夾岸對峙。
苻堅人馬眾多,可後勤補給困難,一心只想速戰速決;東晉軍擔心前秦的後續部隊與前軍會合,不能制勝,也想乘勝擊敗前秦軍。於是雙方約定:秦軍稍稍後退,讓出一塊地方,讓晉軍渡過淝水,進行決戰。
苻堅認為:只要趁晉軍上岸立足未穩之機,以騎兵衝殺,就能把晉軍全殲。
決戰開始前,苻堅命令淝水前沿的前秦軍隊稍稍後撤,讓晉軍過河。開始的時候,前秦軍還有秩序地後退,但缺乏統一部署,片刻之後陣勢大亂。
早已潛伏在後軍中的朱序乘機指揮自己的部隊齊聲吶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不知虛實,以為真的敗了,頓時潰散。成千上萬計程車兵,潮水般地向後湧去。車騎大將軍苻融連殺數名後退計程車兵,企圖阻止秦軍後退。結果不但沒有遏制住秦軍的後退,反而連人帶馬被後退的人馬撞倒,死於亂軍之中。
謝石、謝玄哪肯錯失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立刻指揮八千騎兵率先殺入秦軍,後面的晉軍也奮力殺敵,掩襲過來。前秦軍兵敗如山倒,一發而不可收拾。
苻堅倉皇北逃,一路上風聲鶴唳,九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從此一蹶不振,沒過多久就死掉了。當初支援苻堅的慕容氏則最先叛變了他,戰爭失敗後最先逃回北方,慕容垂再建燕國,分裂了前秦,苻堅之敗實則敗於察兵也。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制勝之法(1)
孫子提出了奪取戰爭勝利所必須具備的五個基本條件,即“道”“天”“地”“將”“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統帥才能和法令制度。透過對敵我雙方在這五種客觀條件方面的對比,判斷戰爭的勝負。
昭王伐齊,道在其時
孫子所言“道”除了國家政治的清明,百姓對國君的擁護,還包括戰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戰爭的正義性在外交上可獲得的支援。戰國時期燕昭王重用樂毅幾乎滅掉齊國,首先一個條件就是具備了“道”。當時齊湣王驕橫無比,接連攻打趙、魏、楚等國,乘燕國內亂進行入侵,幾乎滅燕。所發動的戰爭幾乎都是非正義的入侵,各國都非常痛恨他。燕昭王為雪入侵之仇,勵精圖治,重用賢才,整軍經武,使燕國漸漸強大起來,又重用樂毅為統帥。在以樂毅為帥伐齊的戰爭中,燕國可謂佔據“道”“將”“法”之三大法寶,取勝是在預料之中的。
樂毅是春秋時期魏國名將樂羊的後代,喜好兵法,文武雙全,治軍嚴格,用兵有方。
樂毅在魏國時,聽說燕昭王正在招賢納士,於是投奔燕昭王,被昭王封為亞卿。樂毅受重用後,日夜操練軍隊,演習攻防戰術,很快就訓練出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精銳部隊。燕昭王向樂毅請教復仇之計,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單憑我們燕國的力量是不足的。如果大王一定要伐齊,最好聯合趙、魏、楚三國共同出兵。趙、魏、楚三國對齊國恨之入骨,大王派使者去,他們肯定會出兵。”
齊國國君齊湣王依仗齊威王創下的霸業,驕橫無比。向南擊潰楚軍,向西打敗趙軍、魏軍,將自己的地盤擴大了一千多里。楚、趙、魏對齊湣王極為仇視,一聽說要伐齊,立刻響應燕昭王的號召,積極派兵參戰。
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全國軍隊。這時,韓國也主動加入了攻伐齊國的行列。於是,樂毅統率燕、趙、韓、魏、楚五國軍隊浩浩蕩蕩殺向齊國,在濟水將齊軍打得一敗塗地。
濟水一戰後,趙、楚、韓、魏各自奪得了齊國的數座城池,就不再進攻了。樂毅獨率精銳的燕國部隊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齊軍望風而降,齊湣王外逃被殺。樂毅將齊國的珍寶財物和齊王祭祀用的禮器都運載回燕國。
燕昭王親自到濟水邊上慰勞燕軍、犒賞將士,並封樂毅為昌國君,以昌國為其領地。
燕昭王之伐齊可謂是深諳孫子之“道”的先決條件,也深諳將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