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葫蘆能裝人,他的葫蘆就能裝天,大人小孩沒有不喜歡不笑倒的,笑到最後,就把唐僧在通天河溺溼的經書搬到了房前屋後的楝樹上來曬,說楝樹的樹冠平整就是當時曬經的緣故。我小時侯仔細的看過,確實較其他樹平展,就生有敬畏,但依然懷疑楝樹的枝葉能否撐得起唐僧那麼大個人,並且老也以為樹上有遺漏的經書會在某一時刻不經意的掉下來,就常常站在樹下。我母親說唐僧坐在樹上一邊曬,一邊翻,結果翻到最後就只看見四個字“阿彌陀佛”,他就叫了一聲“苦也”,楝樹從此就苦了,本來像棗子一樣甘甜的果實也隨即變了味,所以人家才講“楝樹果像棗子——味道不一樣”,就是這個原由。這真是不講理的冤枉,憑哪般你失了經文,卻要我來和你一起承擔?而楝樹竟一直苦下來了,一蓬一蓬的,旺盛地生長著,將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經年不息的翻曬,不再有水跡留存。人世裡的苦難也正因為有這樣曬乾的機會而每每喜氣盈盈,豐厚氤氳地開出現實的喜悅,歡聲笑語不斷。
楝樹開花的季節正是春耕時分,有“楝樹開花你不做,小蓼開花你把腳跺”的諺語,小蓼開花的時候已經是秋天了,作物的節氣已經錯過了,即便後悔得把地跺個洞,也是枉然。三月裡百物生根,稻子要浸泡育秧,花生,瓜豆各各都等著下地,他們的節氣到了,一刻千金。就像歷史上某個時代龍吟虎嘯,英雄輩出,捂都捂不住,便開出一朝新天地,浩浩蕩蕩,也是歷史的節氣到了。我們現在看老一輩革命家當年的照片和資料,個個少年英俊,有浩然之氣,懷天下之志,清儉、和藹裡自有天地之威嚴,連普通戰士都一臉大氣,有陽光的性格。這都是時代的需要才出得來的人才,我們是個會開始的民族,不斷地在開啟的風中抽枝發芽,才建得這樣的大國,巍巍然於東方。
中國鄉村裡歷來是春天也熱鬧,秋天也響亮。我鄉下的春天除了奔走忙碌的人氣,稼禾勃發的生機,便是植物隨處開放的花事,人不當花是花,花也不當人是賞花人,彼此只是很乾淨的親,平實廉潔,沒有羅嗦。楝樹的花就這樣安靜地開在村頭,紫色的,簇生的,細碎的,一片錦繡。有一種淡淡的憂鬱,然不掩其繁華,可以看出從絢爛中開出的生之喜悅,他的不幸開在他的有幸中,畢竟不是所有的樹都有資格來曬經的,這種植物特有一種好意的忍耐力,能夠把別人的失誤帶來的災難也好意化,是中國幾千年文化養成的不輕易絕情的性格,因為廣大,見得有徘徊,而遊刃有餘。他愛悅自己的這種品質,從而作成了一種貴氣,照亮了自己洋溢的美麗。初生的果實青青圓圓的,小冬棗般個頭,一串一串的,在橢圓狀卵形複葉的掩映下,豐碩而康健,成熟後有一種吉祥的黃,念珠一般嘟嘟嚕嚕掛滿枝梢,聽得見“阿彌陀佛”誦經聲裡清潔的安定。雖不再甘甜為食,但可以入藥,果腹與救命同樣是人世裡生死相依的。我小時侯得了一種叫膽道蛔蟲的病,疼起來滿床打滾,每每此時我母親就趕緊到屋後挖出大楝樹的根,鏟一塊皮下來,洗淨了,放鍋裡燒水給我喝,苦得不能說,卻是有效得很,一刻便好了,出了一身的汗。中國文明裡恩是知己,楝樹於我的恩竟是乾淨得連這一點也不存在,實在大氣,我只是與他親,覺得他是老家。漢王對韓信的知遇之恩有一代江山,楝樹對我的救病之恩也是江山一代人,外國有一句好詩叫“一朵野花裡看出一個天堂”,我亦在楝花裡看見屬於我那個時代的紫氣紅塵,有不盡的愛悅繽紛開來,奼紫嫣紅。
八月桂花遍地開
八月桂花遍地開
聞慣了鄉下月光的味道,走到哪裡也忘不掉,月亮裡的那棵五百丈高的大桂花樹,我鄉下每個孩子都認得,就像生在自家門前一樣熟悉。樹下的張果佬常年砍樹不止,人世間的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水氣漫天,他那七丈二尺長的大扁擔擔了三十五座山就折斷了,他要用月宮的大桂樹做一根挑不斷的扁擔,好擔山填海,救出百姓。此仙樹不比尋常,一斧子砍下去拿起來又長好了,急的他不停地砍,年年歲歲沒有個歇時,從月缺砍到月圓,一斧一斧的,月光裡都是新斫桂木溼潤的香氣,祥和安靜,漫進血液,滲進骨頭,生生死死,走到哪裡都照在心上。
《酉陽雜俎》裡說砍桂花樹的人叫吳剛,西河樵夫,因醉心仙術而不專,天帝震怒,囿於月宮,罰其砍樹不止。我們不喜歡這個傳說,狹小不明朗,為了自己的事被罰,犯不著渾了一天的月光。我們更喜歡倒騎毛驢,心憂百姓,會打草靴送給窮人的張果佬,比如鄰村的哪位鄉親,走在路上可以隨意開句玩笑,打聲招呼,就像看見穿草鞋打天下的共產黨,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