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始,一直到涼州、瓜州,不論是李大亮、獨孤達、李昌還是石盤陀,玄奘身上那種〃堅定、鎮定〃的特質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面對困難,他總能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坦然,他的這句話不但問得妙,時機更妙:內容上,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帶到話裡,活生生讓王祥把接下來可能已經準備好的問話憋回肚子裡;時機上,打破了由對方發問自己回答的被動局面,一上來就反客為主。
王祥見這個僧人不但不害怕,還搶白了這麼一句,當時也愣了一下,不過他顯然也是個經過世面老於人情世故之人,也不回答玄奘,而是以問做答,再次搶回先手:
〃聞承奘師已東還,何因到此?〃
意思是說我聽說那位玄奘法師已經往東回去了,又怎麼會到這裡來呢?這句話既是暗示玄奘,我王祥對這件事有所耳聞,你不要想忽悠我,也透露出他對玄奘身份的懷疑。不管是不是玄奘,如果連身份都不能確認,接下來就會十分麻煩。玄奘雖然沒有出入境〃護照〃,但〃身份證〃還是有的,於是連忙拿出由官府頒發的度牒,用來證明自己的確是〃正版〃的玄奘法師。
王祥看了度牒,這才相信他就是玄奘。只不過他既沒有把玄奘當作偷渡者就地正法,也沒有像李大亮那樣命令他立即東歸,或是學瓜州刺史獨孤達那樣網開一面,而是向玄奘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建議:
〃西路艱遠,師終不達,今亦不與師罪,弟子敦煌人,欲送師向敦煌。彼有張皎法師,欽賢尚德,見師必喜,請就之。〃
意思是說,西行取經的路途太過艱難和遙遠了,法師您一定是到達不了的,我現在也不來追究您的罪過。我是敦煌人,打算把您送到敦煌去,那裡有一位名叫張皎的法師,非常敬慕有學問有品德的人,見到法師一定十分高興,就請法師去敦煌吧。王祥是敦煌人,他覺得像玄奘這樣氣度不凡看起來也很有學問又是從京城來的高僧,正適合前往自己的家鄉講經佈道。從當時的情況看,前往敦煌對玄奘來說也能接受:
其一,敦煌地理位置獨特,南北朝以來就是中原和西域交流往來的樞紐,商旅雲集物產豐饒,也是東西方文明的集散地和著名的佛教藝術中心,雲集了很多從中原和西域來的僧人,佛學氛圍不可謂不濃厚,慧威法師派去伴隨玄奘西行的道整,也是在瓜州南下去了敦煌;
其二,前去敦煌不過是權宜之計,如果不答應,誰知道像王祥這樣的軍官會不會當場翻臉,把局面搞得不可收拾;
其三,敦煌離伊吾並不太遠,相比被遣返涼州或長安,在敦煌休整一段時間再找機會西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常理看,玄奘要麼像說服李昌那樣用決心和信念打動王祥放自己西去,要麼說服不成,被遣返回長安,西行之路就此終結,只是沒想到一位堂堂的邊關守將,居然會主動與自己談起了條件。
按照唐代律令,未能及時發現制止處理內奸或可疑人物的守邊士兵要處一年半的徒刑,對直接責任官員則要判一年的徒刑,如果知情不報或是窩藏罪犯,論刑更重。那麼王祥為什麼會突然跟玄奘談條件呢?
※虹※橋※書※吧※BOOK。※
第28節:第四章 將〃倔〃進行到底(7)
事實很可能是這樣的:五烽扼守官道,商人旅客從河西往來西域都必須經過這裡,邊關苦寒,當兵的生活艱難薪俸又少,商人們為了方便行路、或是讓守軍提供一定的保護,就一定會拿出一些財物來〃孝敬〃他們。一來二去,王祥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便習慣了這種類似做生意的討價還價,再加上他覺得讓玄奘去敦煌已經是法外開恩造福一方的事情,這才提出了這個看似匪夷所思實則有理可循的要求。
對方開出了條件,而且是不壞的條件,玄奘卻完全沒有妥協的意思,直截了當道:
〃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己脩名,豈劣檀越敦煌耶?〃
意思是說我在東都洛陽出家,年少時就在各處遊學,兩京的高僧以及南方、巴蜀這些地方凡是在某個方面有所擅長的僧人我都虛心請教過,對他們所掌握的經典也都十分熟悉,我的修為已經能與他們面對面的講經辯論,也算是當今有數的高僧。如果僅僅為了給自己再增添一些名望,只要待在長安洛陽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前去敦煌?敦煌雖然也不錯,可在玄奘眼裡根本就算不上什麼。當然,玄奘也不是不知道說這話的後果……人王祥好歹也是第一烽的最高指揮,校尉也是握有實權的中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