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原,對於西域文明,亦復兼收幷蓄。貞觀初(公元六三一年),突厥既平,從溫彥博議,遷突厥於朔方,降人入居長安者乃近萬家;②此或可視為唐代對於外族〃懷柔〃之一端。唐京兆府戶口,在天寶初僅三十餘萬戶,③貞觀時當不及此,而長安一隅突厥流民乃近萬家,其數誠可驚人矣。因此輩流人之多,至於憲宗之際,長安少年,耳濡目染,變本加厲,無怪乎東城老父為之慨嘆不已也。④
天寶末,安史之亂,兩京淪陷,肅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元帥廣平王乃帥朔方、安西、回紇、大食之兵十五萬眾,收復兩京。其後安史之平得力於此輩者不少,而回紇葉護太子親將兵四千餘眾助討叛逆,厥功尤偉。肅代之際,回鶻使者至長安,遂驕慢不可一世,常擅出坊市,掠人子女,白晝殺人,入獄劫囚,而莫敢誰何。代宗以後,回鶻麇聚長安者常至千人,華服營利,為公私害。⑤德宗即位,遂將留寓長安之回鶻人全部遣回,而有振武留後張光晟殺回鶻使者董突等九百餘人之慘劇。按天寶以後,回鶻既代突厥而雄長朔漠,部族中遂雜有不少之西域人成分。代宗世常冒回鶻之名雜居長安之九姓胡,當即回鶻部族,桑原氏以為此輩九姓胡人應是昭武九姓苗裔。⑥據《李文饒集》記在京回鶻譯語人,屢及石姓譯人,謂為〃皆是回鶻種類〃;西域石國人來中國,俱稱石姓,此輩當是石國人之臣於回鶻者;桑原氏以九姓胡人為昭武九姓,其說可信也。關於回鶻石姓譯人,別見於後,茲不贅述。至於回鶻人之在長安,並不因振武一戮而遂絕:《李文饒集》所記譯語人諸事,俱在會昌初年;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和蕃大和公主以回鶻王崩國亂歸唐,至長安,隨從中即有回鶻人,日本僧圓仁留學長安,蓋親見之。①穆宗長慶五年(公元八二五年),右龍武大將軍李甚亦因其子貸在京回鶻錢不償,為回鶻所訴,遂遭貶斥為宣州別駕(參看後論《西市胡店與胡姬》一節);凡此皆可見德宗以後回鶻人仍時往來長安之概也。
唐自太宗以後,吐蕃勢盛,高宗乾封、咸亨之際,西域四鎮淪陷,河隴一帶遂沒於吐蕃。至今所得敦煌石室遺書,卷末書大蕃歲月者不一而足,當即此一時期之所書也。②中國與西域之交通,因四鎮陷蕃而中斷,於是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歸路既絕,遂流寓其間,仰給於鴻臚禮賓。桑原氏文指出《通鑑·德宗紀》,記當時胡客留長安久者或四十餘年,皆有妻子,買田宅,舉質取利。檢括之餘,有田宅者鴻臚停給,凡得四千人,此輩俱留不歸,③此亦一驚人之數字也。至於胡客之娶漢女為妻,並不始於德宗時,《唐會要》雲:④
〃貞觀二年(公元六二八年)六月十六日敕:諸蕃使人所娶得漢婦女為妾者並不得將還蕃。〃洛陽出土唐墓誌中漢女適西域人者亦往往有之。⑤驗之《會要》之文,似乎有唐一代對於漢女之適異族,律並無禁,只不得將還蕃國耳。
唐代流寓長安之西域人,大致不出四類:魏周以來入居中夏,華化雖久,其族姓猶皎然可尋者,一也。西域商胡逐利東來,二也。異教僧侶傳道中土,三也。唐時異族畏威,多遣子侄為質於唐,入充侍衛,因而久居長安,如新羅質子金允夫入朝充質,留長安至二十六年之久,①即其一例;此中並有即留長安入籍為民者,四也。茲謹綜合所知,分國敘述如次:先及蔥嶺以東于闐、龜茲、疏勒諸國,然後推及中亞、西亞,如昭武九姓以及波斯諸國。觀於此輩,而後西域文明流行長安,其性質之複雜,亦可概見矣。
于闐尉遲氏 于闐王室,相傳在唐以前即屬Vijaya一族。據斯坦因(M。A。Stein)及Sten Konow諸人研究,西藏文獻中之Vijaya即Saka語中之Vi,中國史籍中之於闐王室尉遲氏即Vi一辭之譯音。于闐國人入居中國,遂俱氏尉遲。至於唐代流寓長安之尉遲氏諸人,淵源所自,大別有三:一為出於久已華化之後魏尉遲部一族;一為隋唐之際因充質子而入華者;其一則族系來歷俱不明者。今分舉如次:
▲BOOK。▲虹橋▲書吧▲
第3節:二 流寓長安之西域人(2)
唐代住居長安久已華化之尉遲氏,自以尉遲敬德一族,最為著名。尉遲敬德(《舊唐書》卷六十八、《唐書》卷八十九有傳),以高宗顯慶三年(公元六五八年)卒於長安私第。敬德長安私第,據宋敏求《長安志》,在西市南長壽坊。其子寶琳附見兩《唐書》傳及許敬宗撰敬德碑。敬德猶子窺基大師,字洪道,尉遲宗子,所謂奘門龍象者是也。《宋高僧傳·窺基傳》雲:
釋窺基字洪道,姓尉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