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產生了負面效果。戰後,至少在民主國家裡,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選民再也不會容忍1914~1918年那般殺戮重演了。因此1918年大戰結束之後,英法兩國採取的政策,正如越戰終結之後的美國政策一樣,都假定在這種選民反戰的心理上面。短時間來看,這種怕事心態促成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西方戰區的軍事勝利。因為德方的兩個主要對手,一個是躲在殘缺防線後面怯懦不前,而一旦防衛瓦解立刻棄械就擒的法國;另一個則是逃避唯恐不及,生怕再次把自己捲入大規模的地面戰鬥,免得重演1914~1918年的歷史再度造成自家人民慘重死傷的英國。而就比較長期的影響而言,民主國家的政府為了愛惜自己國民的性命,卻不惜將敵方百姓視為草芥。1945年落在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其實並不能以求勝為藉口,因為當時盟國得勝已如囊中取物。原子彈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減少美軍繼續傷亡。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大概還有一個念頭,就是不想讓當時的盟邦蘇聯佔去擊敗日本的大部分功勞罷了。
第一章 全面戰爭的年代(5)
回頭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戰況陷入膠著狀態,德國在東線的軍事行動卻保持進展。戰事初起的頭幾個月,坦能堡(Tannenberg)一役,德軍徹底粉碎了俄軍拙劣的攻擊行動。接下來,德軍在奧軍忽好忽壞的間歇支援之下,把俄國軍隊趕出了波蘭。雖然俄軍偶爾還會來一下反擊行動,同盟國的軍事行動顯然已佔上風,俄國只能採取守勢,試圖阻止德軍的挺進而已。至於巴爾幹地區,也在同盟國的掌握之中,只是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搖搖欲墜,軍隊表現也時強時弱。而巴爾幹當地的協約國成員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損失就異常慘重了。就比例而言,這兩國軍隊受創最重。因為雖說協約國聯軍佔有希臘,但直到1917年夏天同盟國陣線崩潰之前,協約國聯軍部隊都不曾有過任何進展。義大利原打算在阿爾卑斯山區另開闢戰場對付奧匈帝國,計劃卻沒有成功。主要的失敗原因在於義大利士兵不願為外國政府送命,更何況沒有幾個義大利兵懂得這些外國佬的語言。1917年,義大利軍隊在阿爾卑斯山區的卡波雷託(Caporetto)遭到重創,意軍甚至還得靠其他聯軍部隊調兵支援——此役後來在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筆下成為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戰地春夢》(AFarewelltoArms)。與此同時,法英德三國正在西線打得你死我活;俄國方面的戰情也每況愈下,沙皇俄國政局越發不穩。哈布斯堡的奧匈帝國則一日日走上分崩離析的末路。而老大帝國的瓦解,正是當地民族主義運動樂於見到的趨勢,盟邦諸國的外交部門雖然老大不願意,也只有任其發展。但是大家都知道,歐洲政局從此必將紛擾不安了。
戰爭雙方都絞盡腦汁,想要打破西部戰線的僵局。西線勝利無望,誰都贏不了這場大戰,更何況海軍方面的戰況也陷入膠著。除了幾次奇襲之外,一般而言,海上的控制權操在同盟軍手裡。可是在北海一帶,英德兩國的戰艦狹路相逢,彼此牽制、動彈不得。雙方只開過一次火(1916年)卻不分勝負。不過總算把德國艦隊困在老家出不了門,兩相抵消,協約國還是佔了便宜。
雙方也都試過打科技戰。最擅長化學的德國人,把毒瓦斯帶到戰場上。結果證明,這種武器既野蠻又沒有多大用處。日後1925年簽訂《日內瓦公約》(GenevaConvention),簽約國發誓不得使用化學武器。這倒是各國政府出於真心,為人道緣故反對某種特定戰爭手段的唯一一次共識。事實上,雖然大家還是繼續進行化學軍備,同時也全力防備敵人出此伎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倒都真的沒違約使用化學武器。不過人道主義的感情,卻無法阻止義大利人使用毒氣對付殖民地人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道德急劇敗壞,毒瓦斯又重新出現。80年代兩伊戰爭中,西方各國熱心支助的伊拉克,便毫無顧忌大量使用毒瓦斯,物件不分軍隊平民。)此外,英國首先創制了履帶裝甲車,稱為“坦克”,一直沿用至今。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將領,卻看不出坦克有何驚人之處,更別提把它派上用場了。至於剛剛發明不久的飛機,還有德國那種狀似雪茄的充氣飛船,雖然還不大可靠,協約國和同盟國兩方卻都開始用它們演練空中投彈,還好效果不佳。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終於在戰爭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尤以用來嚇唬平民百姓最為有用。
1914~1918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