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頁)
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心一下父母的財務狀況與身體狀況。
第一、夫妻攜手合作,建立對財產處理的最大共識
夫妻因愛而結合,但是別忘了在許多方面,兩人也是獨立的個體,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多少會造成思維邏輯的差異,尤其對於財產的支配方式,我看過許多夫妻,一旦討論到兩人的財務到底該分開還是合併處理時,多數都會出現矛盾,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逐漸磨合。
我認為感情得來不易,相聚更是有緣,討論處理家庭財務方式的時候,夫婦千萬不要回避,應該追求彼此核心價值觀和夢想的最大公約數,建立一個互相認可的支出和儲蓄計劃。
制定家庭理財計劃,不外乎五個步驟:第一步,理清自己家庭的資產、負債狀況,然後分析家庭消費模式,評審家庭的整個財務狀況。第二步,確定家庭的財務目標,這個目標要定得明確、可行,併為每個目標附上相應的成本。第三步,建立家庭財務計劃和預算。第四步,執行理財計劃,這既需要剋制和節約,又不能做守財奴,並在執行中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第五步,定期檢查計劃執行的情況,並且找出需要調整的地方。
夫妻之間的帳務到底應當如何管理,我想因為涉及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我也不便多做評論,提綱挈領地說,以溝通至上,採取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就好。
第二、理財教育,讓孩子提早認識金錢的價值
金錢不會從天下掉下來,更不是想從提款機裡面提多少就可以提多少,而是爸爸媽媽透過工作換來的。對這個道理,不光要說,還要讓孩子理解。讓孩子初步瞭解“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將是他了解金錢價值的第一步。
我常常發現有父母想讓兒女體會:“唯有工作才能養活自己”的道理,就會要求兒女用做家務來換取零用錢。
儘管出發點挺好,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會造成孩子們價值觀的混淆。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養育我是不容易的”,從而產生感恩之情,進而瞭解父母的辛苦,並透過分擔家務、約束購物慾望、努力學習等行動來報答父母。
讓孩子學會當錢的主人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一、樹立錢非萬能的意識:理財教育的精髓不在於讓孩子變得很勢利,而在讓孩子樹立起“錢是有價值的,但錢也不是萬能的”意識。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什麼是合理的消費。譬如,到百貨公司或大賣場購買玩具的時候,我們都會在出發前跟小朋友說今天最多隻買一個玩具,並且只帶200元出門購物。選購玩具的時候,你會發現只要新奇有趣或是小孩子沒玩過的,他們都想擁有。但是你也會發現,小孩子對新玩具的熱情很快就會消退,不是不玩,就是很快就摔壞了,因此,我們有時到百貨公司的免費遊戲區或大學校園裡放風箏野餐,不但玩得盡興而且花錢甚少。另外,現在很多小區圖書館不僅有圖畫書可以借,還設定了幼兒遊戲區,做為現代父母,一定要妥善利用這些資源。
二、視必要性給零用錢:孩子的零用錢多半是父母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自己管理金錢。但有些小朋友會認為父母給零用錢是天經地義,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給零用錢,應該視需求的必要性而定,當他們有花費需求時,一定要了解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確實有必要再給,否則孩子若發現要零用錢是容易的事,便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個性。
三、改變小朋友的消費觀:現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誘惑,很容易養成胡亂花錢的壞習慣,如果家長和教師能稍加引導,孩子們的消費就會大有改觀。例如:我們出門都從家裡攜帶飲用水,不在外面購買飲料;除非必要,我們都儘量上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小孩子的消費觀念幾乎都是看著父母花錢養成的習慣,只要我們自己多花點心思,就能讓孩子建立良好的消費觀念與習慣。
四、父母應以身作則:孩子的外在行為,往往有很大成分來自父母的影響,所以當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或不能做什麼時,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得先做到才有說服力,現在的孩子自主性都比從前強得多,在孩子面前得以身作則,自己先做好榜樣,才可能導正孩子的價值觀。
第三、開誠佈公,與長輩討論財務問題
你清楚父母親的財務狀況嗎?我想大部分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甚至會將與父母親討論他們的財務狀況視為禁忌。
我認為只要出發點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