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析:透過對這七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將投資者歸納為下列三種型別:
7至15分,保守型投資人,可忍受風險低。
16至30分,穩健型投資人,可承受中度風險。
31至35分,積極型投資人,可忍受高風險。
即使同一種投資工具,也有不同的風險屬性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市場上有不同的投資工具,它們各有不同的特色及投資方式,沒有所謂的最好或最差的投資工具,只有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瞭解投資屬性之後,接下來就要選擇相對應的投資工具,才是最正確的理財態度。
不過同樣是理財工具,視標的與操作技巧的不同,風險屬性也不一樣,以基金為例,風險屬性差別歸納如下:
避免不正確的期望,錯估投資報酬率
瞭解投資屬性之後,接下來認識風險承受度,我還是老話一句:“清楚自身風險偏好,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個人理財行為和決策經常是在有風險的環境中進行的,冒風險就要要求得到與風險相對的額外收益,否則就不值得去冒險。
可惜的是我觀察到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專注於收益率的比較,對相匹配的風險則視而不見或關注甚少。不同的人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其風險偏好也會各不相同,因此清楚自身的風險偏好,顯得尤為重要。
我遇到過一些自以為保守的投資人,當問到理想的投資報酬率時,他們告訴我的數字居然高達20%以上,而且喜歡當衝股票、買賣期貨,實在讓我嚇一跳,可見不瞭解自己的投資人不在少數。
我奉勸朋友們,通常債券、基金、股票、期貨的風險屬性是愈來愈高的,什麼樣的個性最好搭配什麼樣風險程度的理財工具,不然不正確的期望會導致錯估的投資報酬率,這對投資活動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引言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股市裡有句老話說:當賣菜的大娘都在談論股票的時候,我們也就該趕快撤離股市了。道理顯而易見,不論是股票還是基金、房地產等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過度依賴它們過去的績效與別人的經驗而盲目跟風,無疑是最具風險的行為。
“人貴在自知”,賺錢或者理財的成敗,絕大多數操乎於投資人的個性,在理財行為上,首先要了解知道自己握有多少可動用資金。例如經濟來源、收支情形、儲蓄總額等等,弄清楚之後,再來設定理財目標,才會知道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但是很多人都不認識真正的“自己”,透過投資屬性測驗,或者經由別人眼中看到自己,他們都急於否認:“不會啊!我不是這樣的人!”
我發現就算媒體以及專家不斷宣傳投資理財的注意事項,真正落實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以至於出現“保守投資人不保守”、“停損停利未嚴格執行”等等的投資盲點,但是若能透過自
盲點一 經驗落伍,沒有全球眼光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中信出版社作者:曾志堯
仔細分析這幾年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我發現很多投資人比較偏好股票為主要的投資標的,雖然中國股市最近兩年飈漲數倍,但是一般投資人真得獲利的並不是像媒體說得那麼好。
以目前中國經濟結構的成長速度與變化,再加上中國市場崛起與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地處全球消費商品與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生產基地的中國市場,在人民幣將要升值的前提下,企業應對匯率變化的能力必須提高,由此產生的不確定因素也可能隨之增加。因此,未來投資人要掌握上市公司的營收數字與利潤也比以前困難許多,我們從最近QDII商品獲利不如預期,就可以知道在投資開放之後,投資公司與投資人要掌握投資契機的難度已經提高了很多。
雖然資深投資人對中國股市情有獨鍾,對中國企業與股市也充滿感情,他們認為開啟報紙與電視,就能夠很輕易地掌握投資標的的相關訊息,“那是看得到、聽得到的”,而對於美國的道瓊工業指數、香港恒生指數或其它國家的股價指數,不管漲多少跌多少,卻只被他們看作是無意義的數字。與投資人有正相關的,他們就覺得那是透明的,否則就有距離感,不熟悉、更不願接觸。
舉個例子來說,2003年到2006年,雖然中國股市漲幅超過四倍,但是海外市場的漲幅也頗為驚人。譬如:中東杜拜股市上漲了14倍,印度股市上漲了4倍,原物料基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