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志強廠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個競底的典型,因為他贏得訂單的競爭力,主要建立在打工妹們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資,和長得不能再長的加班上,競底所依賴的資源,在長期來說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工人加班時間是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而工資太低則將影響打工妹們的生存,這些底線都是非常明顯的,它的競爭資源是不可持續的。
但在整體的競底中,不排除區域性的競優。李志強的加重塊故事,是整個競底中的區域性競優,因為研發加重塊雖然靠的是不眠不休的加班和苦熬,但在研發定型後,這種智慧成果顯然可以大規模地持續使用。
由於競優的結果可以大量被複制使用,因此競優能造就偉大的企業和偉大的企業家,如微軟和比爾?蓋茨、IBM和老小沃森、沃爾瑪和山姆?沃爾頓,因為他們的事蹟是可以見光的,可供人學習的。
而競底是難以持續的(如任正非不可能把“毛巾”永遠擰下去,郭臺銘的手下“血尿”多了,也會開溜,不開溜也得住院),靠競底成功的經驗,是不可普遍推廣的:
1。競底經驗見不得光。李志強能自豪地四處吹噓“我的打工妹一天能幹16小時”嗎?柳傳志能到處推廣“聯想的成功利益源於徹底的價格戰”?當然不能!
所以,中國歷史上沒有關於“成功人物”的成功理論,只有他們的“成功事典”。誰敢把李世民殺兄弟,奪父親皇位的事例,總結成理論教育後人?當然不能!
2。競底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競底精神。如任正非在搞萬門程控時,“不成功就從五樓跳下去”的決絕。這種競底精神是很難透過學習得到的。
由於競底經驗的不可推廣,中國很難像競優社會那樣,出現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只會出現過眼煙雲般的、以規模取勝的“成功企業”,和一些後人看不清面目的知名企業家。胡雪巖和盛宣懷是近代我們看得清面目的兩個知名商人,人們知道他們的成功,取決於他們的“官商勾結”玩得最有成效。但對現代人而言,“官商勾結”顯然是灰色的,因此現代中國商人著意用文化、理念等等塗抹自己,讓世人只看到他們想示人、能示人的一面,但實際上,這一面很難讓人看清真實的全貌。
案例:日本經濟起飛時期的管理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日本受儒家思想影響也很深。但實際上,日本人最信奉的是神道教,其次是佛教,儒家思想也許只是他們在中國人面前作秀的一個道具。
日本政要不顧中國人感情,時時參拜的靖國神社,就是神道教最大的國家神社。
作為日本國教的神道教,其最高宗旨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的本質是武士可以隨時為效忠主人獻出生命,儘管普通的日本人不是武士,但武士道卻是他們骨子裡的信仰。
中國人對武士道最直觀的記憶是剖腹自殺,那血淋淋的場面,雖然日本人感到無比悽美,卻充滿了競底色彩。
也許正因為日本人有如此強烈的對內競底特點,在他們經濟騰飛的20世紀50—80年代,日本人的管理反倒沒有太多競底色彩。可以說,他們的競底早已內化了。
只要看看世人對日本企業界的評價,就可見一斑:“官民通力合作體制”、“穩定的勞資關係”、“充滿敬業精神和忠誠的高質量的勞動力”、“從長遠觀念考慮的積極的裝置投資”、“終身僱傭”、“透過輪換制進行內部晉升”、“論資排輩的工資制度”、“以信賴為基礎的集團主義”、“透過長期評價來形成熟練技能”、“重視人際關係的經營理念”……
第一章二、競爭的兩種模式:競優和競底(6)
憑藉這些手段和常常引發“過勞死”的競底式苦幹,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NP從1950年的僅為美國的1/13,追趕到1980年的接近1/2,叫嚷著要“收購美國”,使美國人大為震驚。
但美國畢竟擁有強大的競優實力,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人透過IT技術的創新,將日本人的攻勢打了回去。
海內外有太多的短見的經濟學家,常常將美國這次“打敗”日本,歸結為1985年美國壓迫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他們之所以短見,一是因為這些經濟學家大多沒有經營過企業,沒有體驗過企業家頭腦中的決策過程,他們喜歡從報表中研究企業。但報表顯示的是決策結果,而決策過程中企業家頭腦中各種方案的博弈,他們是看不到的。二是經濟學家缺乏自然科學家的實證精神,只要結論符合他們的常識和感覺,就容易流於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