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如此多的頭銜,可謂是立於廟堂之上的參與決策的學者,但就在其參與宏觀經濟決策的這些年,國家財政收入以遠遠高於GDP增長的速度增長,也是中國對民營企業競底力度最強的歲月,李志強們根本無法形成“剩餘積累”,去進行“提高要素稟賦結構”,不知林委員在參與決策時,記不記得他自己寫的這些文字。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八、與競底相關的理論闡述(8)
正是國家對企業的競底,導致企業無法積累財富,不得不連續對員工競底。
這是一個制度性的難題!在中國競底的大環境下,林毅夫貌似正確的經濟理論,實際上很難找到實施的基礎。
案例:“產業升級”,站著說話不腰疼:東莞的競底困境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在廣東珠三角工業轉型的大潮下,富可敵省的“製造之城”東莞,經過連續20年經濟高速增長後,2007年的GDP增幅創下新低。面對政策調整、成本增加、土地緊缺、汙染嚴重、治安不良等五大難題,外商遷出數目逐年增加,夾在廣深之間的東莞正面臨空心化的威脅。
東莞靠外商投資“來料加工”起家,成為世界最大的加工業基地之一。目前,東莞的外商來自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一萬四千多家外地商家中,港商佔六成,有八千多家。美國IBM亞洲區一位高層曾言:“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全球將會有七成的電腦產品缺貨。”
但由於實行競底戰略,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樣,在扣除傾向貶值因素後,過去20年裡, 東莞工人的工資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一直呈下降趨勢。不僅如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大戰中不得不盡力壓低土地價格,而能源價格則因為中央政府的干預,而低於國際價格。
即使是這樣,這列經濟列車近年還是在不斷減速。雖然2007年東莞GDP預計達3151億元,富可敵省,但GDP增長率為18%,創出新低;2008年的GDP增幅更差,只有14%。
據統計顯示,近年東莞外商撤走數目逐年增加,近年內地調整經濟發展模式,要求珠三角企業提升產業技術含量,創立自己的品牌,這種新思維令東莞處於尷尬境地。
“就製鞋業而言,東莞確實受到較大影響。我們估計,2007年7月到2010年6月,整個行業的情況是,30%左右的企業會倒閉,50%的企業在盈虧之前搖擺,10%~15%的企業日子比之前更好過。”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亞洲鞋業》雜誌主編*說,他1995年就在東莞涉足鞋業,見證了東莞鞋業的興起、鼎盛和下行。
東莞市經貿局有關負責人坦承,產業升級對東莞而言並不容易。“早些年港臺資的大量進駐,快速推動了東莞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但同時也使東莞基本上被‘固化’在低成本的OEM製造上,在國有和集體企業比重很低、民營企業沒有充分成長起來的情況下,產業升級十分困難。”
顯然,東莞已經無底可競了,但他們的產業又無法升級,最終可能面臨產業空心化困境,這是競底戰略發展到某個階段所必然出現的結果。
案例:追逐競底優勢 富士康大規模北遷
據2008年12月27日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全球第一大電子製造廠商富士康,斥資百億元進行中國大陸版圖的大挪移!業界指出,富士康中國大陸三線城市提供優惠稅制,近期來展開“逐水草而居”的大遷移,內部規劃,深圳龍華廠員工將由26萬人大降至10萬人,轉向湖北武漢及山西晉城等內陸地區紮根。
由於大陸各省市二稅合一之後,企業所得稅在25%,但是三線城市提供鴻海在稅制、公用設施等極為優惠的條件,因此吸引富士康將大陸佈局大挪移。此外,富士康除了考量節稅之外,並要求各部門大砍明年營運費用預算。
11月匈牙利兩工廠已裁員1500名,中國大陸及臺灣的裁員行動,直至最近才展開。富士康為股東追求的“營利”目標,面對市場形勢的下滑,如此大幅度精簡人力和嚴控成本的動作,應該會逐步在科技產業中擴散。
如果中國內地的成本相對越南、印度沒有競爭力,可以想見富士康會毫不猶豫地遷往越南、印度。
富士康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它的動向明確顯示了競底式企業的戰略。
發生在東莞、深圳的問題,是否會發生在長三角呢?
那是當然的,因為一旦長三角的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只要上漲到外資認為沒有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