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鑑》一書“臣光曰”多達一百多篇。《通鑑》以韓趙魏三家分晉開篇,司馬光寫了第一篇“臣光曰”,毛澤東評論說:“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鑑》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鑑》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司馬光的用意也在裡面了。
《通鑑》一書不特紀治亂之跡,至於禮樂、歷數、天文、地理,也有相當詳細的記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鑑》善寫戰爭,敘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脈絡分明。其寫三國赤壁之戰,有別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多著墨於戰前的運籌帷幄,堪稱經典。
司馬光的文風師承西漢,這也是促成《通鑑》一書之所以“粉絲”如雲的重要原因。儘管書局三人各有分工,但最後的定稿一出司馬光的手筆。因此,《通鑑》一書最能代表司馬光的文筆風格。王安石說:“君實之文,西漢之文也。”朱熹也說:“溫公之言,如桑麻谷粟。”米飯天天吃,沒有膩煩的時候,緣於它接受陽光雨露的自然。以故後來的學子們不但讀其中的故事,而且把有些章節當經典名篇來背誦。曾國藩編《經史百家雜鈔》,僅《通鑑》一書就選了11篇。
中國人之所以有皇皇二十五史,是因為中國人知道借鑑往事以知照當下。姑且不論周作人的是非,僅就其說歷史的一段話就相當有見識,他說:“我始終相信二十四史是一部好書,他很誠懇地告訴我們過去曾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要如此。歷史所告訴我們的在表面的確只是過去,但現在與將來也就在這裡面了。正史好似人家祖先的神像,畫得特別莊嚴點,從這上面卻總還看得出子孫的面影,至於野史等更有意思,那是行樂圖小照之流,更充足的儲存真相,往往令觀者拍案叫絕,嘆遺傳之神妙。”(《苦口甘口》)周作人推介《資治通鑑》或《通鑑紀事本末》,總須要有一書經目,於己也有好處。司馬光編著《通鑑》的用意也本於此。他在《通鑑》卷69劉備即皇帝位,改元章武處,寫下一則800餘字的“臣光曰”,其中自言寫此書的目的時說:“臣今所述,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慼,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所以是書除寫帝王將相外,還寫了很多高風亮節的人物,又詳寫許多名公臣卿所以興亡敗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因此,曾國藩說:“實六經以外不刊之典也。”
不佞一介布衣亦喜史書,以《通鑑》為甚,除讀書之趣外,也是想開開蒙,拓展視野。胡三省建議讀《通鑑》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餘便是這樣的“飲河之鼠”,一路讀來,有感於心便發而為言,得讀書筆記274張,隨後的日子便將之一一厘為心得,幾番作過修訂,終成此卷,“其間牴牾,不敢自保,罪負之重,固無所逃”(司馬光《進通鑑表》),還望方家教正。
劉義光
己丑年春三月於中和居
。。
第一章 百年皆客(1)
1。韓非的“叛逆”
韓非主修刑名之學,最終自己卻被無情地套上了枷鎖,這彷彿是一個魔咒,比如作繭自縛的商鞅,使後來計程車子們不得不步履謹慎起來。作為悲劇性的人物,韓非一生鍾情的學術主張,如一杯酒,練就了他的人生性格和人生信條,而最終,這杯酒卻成了為他壯行的最後晚餐。
韓非子,韓國的貴族,和秦國後來的丞相李斯是同學,師從荀子。按理說,六國多辯士,不說口若懸河,口齒伶俐也是必需的基本功夫,可是我們的韓非卻偏偏患有嚴重的口吃——命運跟韓非開起了玩笑。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秦王嬴政只要輕輕推開函谷關,映入眼簾的,便是擋路的韓國,擋住了秦軍千萬虎狼之師的東進之路。家門口有塊石頭,換誰都會不爽。於是,秦王的劍鋒便直指近鄰。
而韓國國內,韓王的做派和大多數國君一樣,無非酒池肉林,把一些正直之士當作眼中釘。因此,戲劇性的情況便出現了,當邊關吃緊時,韓王才慌忙想起那些大臣大將們都在家抱小孩呢,於是臨時徵調他們去擋一陣子。要是嬴政稍打一個盹,他又溫柔富貴鄉去了。有這樣的國君,可以想見韓國的局面。
韓非要是也跟大多數公子哥似的,沒事哼個小曲,遛個鳥,倒也罷了。問題在於,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有他自己的主張與抱負。眼見韓國國勢一天不如一天,不僅僅是憂慮,而且是憂憤起來。他多次上書韓王出謀獻策,洋洋灑灑寫了十餘萬字的著作,諸如《孤憤》、《五蠹》、《內儲》、《外儲》、《說林》、《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