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國。
奇襲軍是四月六日半夜出發的,次日一早,德川家康就得到了訊息,他派大將榊原康政前往追擊,並且自己於八日晚間也秘密離開小牧山城,親率近萬兵馬前往增援。四月九日凌晨時分,羽柴秀次軍行動遲緩,還駐紮在本陣樂田城東南二十多公里外的白山林中,前鋒池田恆興等人倒已經殺至巖崎城下。四時左右,德川軍突然對秀次軍發動奇襲,羽柴秀次年紀很輕,沒有戰鬥經驗,短短兩個小時就被兵力稍弱於己的德川軍擊潰了。
羽柴秀次逃回樂田城,副將堀秀政則收攏殘部,在白山林東南方的長久手地方構築工事,想要擋住德川軍,以掩護正在攻打巖崎城的池田恆興部。七時左右,德川大軍挾著戰勝之勢南下長久手,堀秀政戰敗退卻。直到這個時候,巖崎城下的池田恆興、森長可才得到訊息,匆忙回身來戰,卻已經來不及了。九時左右,德川軍猛攻池田恆興部,池田恆興、森長可全都戰死——森長可是織田家譜代重臣,當年在近江宇佐山城戰死的森可成是他的父親,在本能寺為保護織田信長而被殺的森蘭丸是他的兄弟。
因為長久手戰鬥的勝利,德川軍士氣如虹,羽柴秀吉更不敢再貿然發動進攻了,就這樣,他竟然被兵力小弱於自己的德川家康牽制在尾張境內,一直對耗到當年冬天。不過羽柴秀吉並沒有在前線閒著,他利用威逼、利誘等種種手段,於當年十一月十一日終於說服織田信雄簽下合睦文書。失去了擁戴信雄的大義名份,德川家康也就只好退兵,悻悻然迴歸遠江濱松去了。
●關白秀吉的產生
羽柴秀吉身世寒微,缺乏譜代家臣,他手下一半是當年織田信長派給的與力(助手),一半是清洲會議以後才陸續收服的老同僚,心腹將領數量很少,而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一手養育、提拔起來的年輕武士還未成熟,無法獨當一面。在這種情況下,秀吉不可能長時間陷身於一場戰役中,時間拖得久了,恐怕威望下降,導致內部有變。因此他大耍最拿手的外交手腕,不但說降了織田信雄,還在次月說服了德川家康,讓家康送上庶長子德川秀康為人質,兩家達成和睦——秀康的“秀”字,就是羽柴秀吉下賜的。
天正十三年(1585年)三月,羽柴秀吉掃平了在紀伊造反的根來眾和雜賀眾,基本穩定了畿內局勢。他急於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大義名分,從而懾服天下——當然最方便的辦法就是開設新的幕府,然而秀吉出身寒微,很難攀附上武家名門,因此事情變得格外地難辦。
從源賴朝開創鎌倉幕府以來,歷代幕府將軍都出自源氏(皇族和藤原氏的將軍也都繼承的源氏正統),鎌倉的執權北條氏則是平氏一門,因此習慣上認為只有源、平二氏才有資格擔任武家領袖。為了達成夙願,羽柴秀吉就去央告流亡的室町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從足利義滿時代開始,足利氏把“源氏長者”,也就是源氏的宗家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裡——秀吉希望獲得源氏長者義昭的認同,最好義昭還能收他當養子,賜與足利苗字,那麼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幕了。可惜足利義昭流浪多年,雄心消磨殆盡,性格卻反而變得格外執拗,在他想來,自己的人生不可能更悽慘了,又何必要對強權低頭呢?
聽聞羽柴秀吉求告於足利義昭,朝廷公卿們未免有點起急。多年以來,朝廷一直受到武家幕府的壓制,公卿們生活窘迫,朝不保夕,好不容易織田信長為了平衡公武勢力,達到打壓室町幕府的目的,對朝廷多少給了點好臉色看,朝廷立刻封官許願,想把信長拉攏到自己身邊來。當初信長是軟硬不吃,堅決辭去朝廷賞賜的各種官位,搞得朝廷異常被動,現在羽柴秀吉待朝廷的態度比信長更好(其實初上臺的勢力莫不如此),如果不能及時拉攏他,讓他去新建了一個幕府出來,朝廷不會再淪落到鎌倉甚至室町時代的窘迫處境中去嗎?
然而織田信長自稱是平氏或藤原氏出身,可以擔任關白或太政大臣,羽柴秀吉門第太低,冒充哪個高門顯姓都沒人相信,要授予他高官阻礙重重。這時候,右大臣菊亭(今出川)晴季突然跳將出來——晴季素來與秀吉關係密切,前此秀吉想搖身一變成為源氏,就是此人去找足利義昭關說的——表示他願意幫忙牽線搭橋,讓秀吉和藤原氏扯上關係,那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就任朝廷高官了。
當時是正親町天皇在位,正親町天皇時代的第一位關白是近衛晴嗣,後來改名為近衛前久,然後是二條晴良、九條兼孝、一條內基和二條昭實。藤原北家歷代擔任攝政?關白,逐漸分為近衛、鷹司、九條、二條和一條五個分支,時稱為“五攝家”,雖然沒有明文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