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定的第五個兒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被北政所領去當了養子,冠上了羽柴的苗字。
雖然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好歹是妻侄,又是從小抱養的孩子,因此沒有親生兒子的秀吉就把秀秋列入了繼承人的考量範圍。一直等到確定豐臣秀次為繼承人以後,秀吉才把秀秋送出去過繼給小早川隆景,並在隆景退隱後讓秀秋接管了筑前國三十五萬七千石的領地。
就因為秀秋曾是豐臣政權的第二順位繼承人,因此石田三成對其期望頗深,關原戰前就承諾說,只要打敗了德川家康,就讓秀秋擔任關白,做豐臣秀賴的監護人,在秀賴十六歲成年以前,秀秋可以一直以第一朝臣的身份號令天下。這一承諾相當具有誘惑力,然而奇怪的是,秀秋卻在戰前秘密然而主動地向家康呈交了效忠書,表示願為內應。
關原戰場上,小早川秀秋一直駐紮在松尾山上觀望,石田三成在笹尾山點燃狼煙,還多次派遣快馬傳信,催促他速速下山,他卻絲毫不為所動。不僅如此,當時家康的使者奧平貞治和黑田長政的使者大久保豬之助也在松尾山上,數次以戰前密約來提醒秀秋,秀秋卻仍然穩坐釣魚臺。
東西兩軍戰至近午,東軍攻勢再度受挫,德川軍猛將本多忠勝的坐騎被島津軍鐵砲擊傷,忠勝墜下馬來,險些喪了性命。家康一直在詢問參謀們:“松尾山上情況如何?”在得知小早川秀秋仍未按照約定下山參戰後,他煩躁地咬著指甲:“難道我被那個小賊欺騙了嗎?”可以說,在南宮山毛利等軍已成死子以後,西軍唯一能夠挽回敗局的就只有小早川秀秋所部了,而東軍要想徹底打贏這一仗,也必須仰賴秀秋的參戰。一時間,各方目光都凝聚到了松尾山。
暴怒煩躁之下,家康走了一招險棋,他派出一隊鐵砲手行至松尾山下,突然向山上展開齊射。鐵砲的轟隆聲響徹整個山頭,小早川秀秋驚慌失措,立刻下令全軍下山——“目標,是大谷隊!”就這樣,小早川一萬多人馬倒戈加入了東軍陣營,從側翼攻擊西軍,最終決定了戰局的走向。
因為陣前反叛,並且還是非主動地反叛,似乎是被德川軍齊聲鳴響的鐵砲嚇破了膽才匆促參戰的,後世對小早川秀秋的評價一直都很惡劣。傳統認為,秀秋首鼠兩端,想要先看清戰局的發展再決定加入哪一方,攫取勝利果實,結果家康的魯莽策略嚇壞了他——“怎麼?德川軍還有餘力向我發動進攻?他們快要贏了嗎?”這才最終下定決心。
不過,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首先是,小早川秀秋究竟為什麼要和家康暗通款曲呢?秀秋是北政所的侄子,被這位姑母兼養母一手拉扯大,因為北政所是傾向於家康的,所以秀秋也就在戰前向家康示好——這是傳統的看法。然而除此以外,秀秋對石田三成又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呢?他會為了空洞的關白許諾就遲遲不肯協助家康,而要猶豫不決,坐觀成敗嗎?
三成還則罷了,三成背後的澱姬和豐臣秀賴,相信秀秋對他們是不會抱有好感的。如果秀賴沒有出生,則在秀次被殺後,秀秋將是豐臣政權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結果這個繼承人地位被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搶走了。不僅如此,這個嬰兒直接促成了豐臣秀次的被殺,如果當時的關白不是秀次而是自己的話,那自己也一定會落個同樣的悲劇下場吧——相信秀秋每當想到這點,都難免會後背冷汗涔涔。
基於這一考量,秀秋完全不可能靠攏三成,加入西軍只是形勢所迫,所以他才會在戰前主動向家康呈交效忠書,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而至於松尾山下的砲聲,很可能是他和家康事先約定的訊號,此乃軍事機密,雙方戰前戰後都守口如瓶,遂被誤認為是臨時起意,這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哪種猜測才是正確的,總之歷史事實就是,在正午時分,當前線作戰各部都已疲憊到難以為繼的時候,生力軍小早川部參戰了,首先突擊大谷吉繼所部,大谷軍瞬間崩潰。
●島津軍決死突陣
據說大谷吉繼看松尾山上遲遲沒有動靜,已經預料到小早川秀秋可能反叛,於是將陣列向南方展開,以防備可能出現的變局。然而即便如此,兵力小弱而又已經疲憊不堪的大谷軍,也完全不是小早川生力軍的對手,很快就被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引發了連鎖反應,一直呆在松尾山下不動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四將一齊反叛,攻擊大谷軍的側翼。在這種情況下,大谷吉繼就算是天神下界也難以為繼了,將近午後一時的時候,吉繼被迫於陣中切腹,隨即全軍覆沒。
大谷軍潰滅以後,小早川、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