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天武朝開始,朝廷就將《金光明經》等佛經頒發各地,教臣民誦讀,後來更在各地修建丈六的釋迦牟尼佛像和七層寶塔。到了天平十三年〔741年〕三月,聖武天皇下詔,要各國都建築“國分寺”和“國分尼寺”,也就是朝廷明令在各行政區域內建造官修寺院。統轄各地國分寺的總寺院是東大寺,統轄各地國分尼寺的總寺院是大和法華寺,都在都城附近。
最早傳入日本的是三論宗和成實宗,其後為法相宗、俱舍宗和華嚴宗,唐僧鑑真還傳來了戒律宗。到了平安時代,政權逐漸轉移到藤原氏的手中,佛教勢力略有下降。在這個時代興盛起來的,主要是傳教大師最澄的天台宗和弘法大師空海的真言宗,前者以平安京東寺為中心,後者以比叡山為中心,與被稱為“南都佛教”的舊奈良諸宗派相對立。
最後在日本興盛起來的,是淨土、禪宗、日蓮等宗派,那已經是十二世紀以後的事情,公家政權即將讓位於武家政權了。
●遷都福原
平清盛乃是伊勢平氏的平忠盛之子。傳說白河上皇曾將寵愛的祗原女御下賜給忠盛,關照說:“如生女兒就是我的,生兒子就是你的。”其後不久,祗原女御就生下了平清盛,因此當時流傳著清盛乃是白河上皇私生子的謠言。
清盛的仕途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十二歲時即敘從五位下,任左兵衛佐,十八歲時因跟隨父親忠盛討伐海賊有功,進為從四位下,十九歲時任中務大輔,二十歲兼任肥後守,二十九歲敘正四位下,就任安藝守。“保元之亂”後,他又先後擔任過播磨守、太宰大貳、參議、右衛門督等官,並最終爬上了太政大臣的高位——武士而擔任朝臣的領袖,這是前無古人的壯舉。
就表面上來看,平氏政權比藤原氏攝關政權更為穩固,一方面清盛自己手裡就有兵有糧,不需要依靠別的什麼武士集團,另方面他不但重視掌握中央政權,還著力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平氏一門握住了全日本將近半數的國司衙門,並且不僅在自己的領地內,而且在權門貴族、國衙領地內都派駐地頭,以此作為平氏六波羅政權的支柱。
當然,舊貴族公卿們是不會甘心讓這些粗手粗腳,不夠“風雅”的武士們爬到自己頭上去的,他們費盡心機想要顛覆平氏政權。就在這種背景下,永萬元年〔1165年〕七月二十七日,二條上皇駕崩,南都和北嶺的矛盾激化,終於釀成了一場軒然大波。
所謂南都,就是奈良的興福寺,所謂北嶺,就是比叡山的延歷寺,這兩寺都是在日本國內勢力最為雄厚的佛教寺院,不但擁有大批的僧兵和廣闊的領地,還經常參與政治和皇室家事,在貴族中很有影響力。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所謂佛寺,和封建莊園毫無兩樣。
二條上皇下葬的時候,興福寺和延歷寺為在上皇墓前立匾一事發生爭執,甚至引發僧兵們的武裝械鬥。平清盛認為這是一樁小事,非但沒有加以有效的調停,反而指叱雙方為“大逆不道”,派兵鎮壓,從而引起兩寺的憤怒。就此南都、北嶺與平氏政權,以及平氏設立的地方政府頻繁發生衝突,並最終和不滿清盛所為的公家勢力結合起來。須知這些和尚們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卿們不同,雖然沒腦子,卻有刀有槍,公家的詭計加上僧兵的武器,平氏天下,從此再無寧日了。
可以說,平清盛這個時候已經老朽了,他連出餿招,最終毀掉了自己的天下。比如說,為了加強統治,他專門設立了名為“禿童”的特務組織。這個組織的人員共有三百人,全都是十四至十六歲的少年,一律齊耳短髮,身著紅衣。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京都的各條街道上走動,只要聽到有人說起相關平氏的壞話,立即上報,即將該人扭送六波羅治罪。這種防民之口的做法,其實帶來的只有壞影響,而絲毫也沒有好效果。
仁安二年〔1167年〕,平清盛以生病為由辭去太政大臣的職務。半年以後,他受戒出家,法名為清蓮,以後又改名淨海——俗稱為“入道相國”。這位入道相國如同院政時期的上皇、法皇們一般,雖然交卸了名義上的官職,雖然剃了光頭,齋戒禮佛,卻依舊不肯放棄俗世的權力。他離開京都,前往攝津國的福原地區,在這裡建構新的城池和龐大的港口,一方面利用對宋貿易積累財富,另方面也打算把這裡當作全日本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時候,後白河院也早已是出家之身,他的院權逐漸被清盛架空,心中大為不滿。於是,這位非常喜歡開會的法皇便將西光、俊寬等親信召來,進行了一次有關討滅平氏的秘密會議。會議的內容不用去研究,總之結果是因為與會人員太雜,秘密洩露,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