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不用說在這清末。
首先,在李志高那兩個直轄實驗村裡,由於大量使用農用機械,已經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勞動力也得到大量的解放,很多種地等工作,都是婦女老人去做,已經不需要太多勞動力了,再加上使用高產糧食作物,這裡的兩個村,糧食產能已經超過了十個村。
特別是高產作物,雖然經歷了八月份的澇災,但由於及時排澇搶收,水稻產量還是達到了驚人的畝產586公斤!也就是1172斤!
這可是個驚人的產量,此時太平府當地的畝產量,就算是水稻,就算是豐收年,平時畝產也不會超過三百斤,一般的畝產都是在兩百斤出頭,現在遭受了澇災,還能畝產千斤,這直接就嚇住了所有的知情村民。
之後,再三確認後,所有的村民就從吃驚到歡呼,對李志高更加感恩戴德!
因為按照之前的協議,糧食還是按照四六分,也就是上繳六分,留下四分,這一千一百多斤糧食,就算四成,那也是四百六十多斤,比平時多了好多倍,這能不讓他們高興麼?
更不用說,李志高還提供免費教育等優惠措施,可以這麼說,在糧食豐收之後,對李志高最鐵桿的,就是這兩個村的村民,誰要是敢反對李志高,這兩個村的村民就先不答應。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兩個村糧食大豐收,而且畝產這麼高,立刻就引起了周圍人的羨慕嫉妒恨,於是新一輪的打土豪,求收留的風暴開始了。
前文說過,李志高雖然圈了不少地皮,但多是沒多少人的山頭,看重的是裡面埋藏的鐵礦跟煤礦等礦產,至於農田,李志高只是把馬鞍山附近劃了一萬五千畝,再多,一來是李志高暫時精力不足,能力有限,二來,就是過了這個數,大多數都是其他人口比較稠密的鄉村,當地的宗族地主勢力很大,他們是寧可當雞首,也不肯賣地的。
對這些當地的宗族地主勢力,李志高並沒有採取強硬措施,不是不能,而是沒必要,反正當時他的接納能力就有限,加上不想過多刺激外界,這才悶頭自己搞了一萬五千多畝地試驗田,其中的優惠措施,也只是對貧困人士有吸引力。
正因為李志高的試驗田土地上待遇很好,對那些地主吸引力雖然不大,但其他佃戶可是羨慕的不行,可惜他們沒有田地可獻,只能跑去賣勞力,於是紛紛都跑去李志高的底盤,就算不種地,哪怕當兵當工人也很不錯。
這樣一來,那些地主就慌了,於是紛紛轉變成惡霸,靠打手強行看住那些佃戶,不許他們隨便跑路,而這些佃戶往往有家有業,也很難隻身逃亡,加上當時李志高實力有限,暫時斷了繼續招工的口子,於是這才暫時穩定住了局勢。
可到了現在,李志高的領地上已經開辦了大大小小的工廠,招工需求旺盛,加上武裝力量強大,因此許多附近的佃戶都跑了,跑去李志高的底盤裡當工人,別說沒有地的佃戶,就連那些有土地的中農富農,也為了逃避稅負,紛紛拋棄田產,跑到李志高的底盤去討生活。
之所以形成這種用工潮,主要是跟李志高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鋼鐵工業有關。
李志高之前雖然買了不少裝置,但由於本地的人還沒吃透這些技術,因此產能一直上不來,但隨著好學的技術人員對技術越來越懂,隨著工人越來越熟練,隨著一座座高爐跟轉爐的開工,本地的鋼鐵產量也是節節升高。
目前,李志高的鋼鐵產業,已經形成了以本地鐵礦石以及小煤礦為原材料,以高爐跟純氧頂吹轉爐為主的鋼鐵體系,不過這些鋼鐵主要是民用,軍用鋼還是用電爐。
鋼鐵體系發展起來後,李志高又在附近發展小五金以及五小工業,也就是把技術資料給一些實力比較強的民間資本,然後讓這些民間資本依託自家的鋼鐵重工業基地,發展小五金工業。
除了發展小五金,其他小煤礦、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和小機械廠也大量開放給民間資本,鼓勵民間辦廠。
由於李志高這邊的重工業體系越來越健全,原材料不缺,所以其他配套企業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用工缺口,缺人自然就要提高工人待遇,這樣一來,工人待遇遠遠高於農民,這才是佃戶以及其他少地農民來這裡求發展的主要原因。
當然,除了薪水更高外,在李志高的地盤上,其他方面的吸引力也很強,比如要是去工廠當工人,不但工廠包伙食,還能享受子女免費上學,享受減免的醫療服務等,這些待遇對以前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絲毫不比薪水的吸引力低。
過去,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