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責,暫時維持局面。主動來的和非主動來的,政策不一樣,主動報到的不按俘虜對待。
那時義縣歸冀熱遼軍區管轄,冀熱遼派個地方幹部班子來接收義縣,他們在城外等著,第二天才接上頭,交給他們了。我這個城管會主任就當了一天,我們挺高興。馬上要打錦州了,民運部多少事等著我呀,脫不開身就誤大事了。
南下過江到咸寧,成立個咸寧辦事處,本意是籌糧,什麼事都得管。舊政權垮臺了,接收幹部未到,新政權沒建立,你來了,不找你找誰呀?“辦事處”、“城管會”、“軍管會”,不管掛什麼牌子,都是填補了一段權力真空。
遼瀋戰役未打響,錦州呀,瀋陽呀,以及周邊城市,接收幹部就配備好了,一解放就進城接收。平津戰役也是一樣。黃克誠任天津市委書記,天津接收有了模樣,長沙解放了,又匆匆走馬上任去湖南當省委書記。衡寶戰役要開打了,臨陣調將,13兵團司令程子華在前線接到命令,讓他去山西任省委書記。那時真是前方打仗忙,後方接收忙呀。
那時全國一天要解放多少地方,省市縣鎮區鄉,那得多少幹部呀。
那時,我們在前邊行軍打仗,後邊就跟著準備接收城市的幹部隊,叫“南下幹部團”,我們打下城市,他們就去接收。我們進軍速度太快,他們有時跟不上,就是跟上了,那人手也不夠呀!南下一路,特別是過江後,我們軍留地方不少人。有的等接收幹部到了就回來了,有的就留下了。
鞠海清老人說:
我們連留下幾個人,當鄉長、鎮長或是書記。排長說下回就該輪到你了,我說我一個大字不識,到地方能幹什麼呀?我就會打仗,就讓我扛槍桿吧。
張根生老人,“文化大革命”後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農林部副部長、吉林省委書記、省長,離休前為七屆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他是河北安平縣人,22歲就當縣委書記。廣東解放後,他南下廣東,任韶關地委副書記。
老人說:
1949年3月,四野主力還未南下,冀中地區從5個縣抽調100多幹部,到石家莊學習,準備南下接收城市。到石家莊集中的,還有山西和察哈爾的,男男女女,總共l千多人。後來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