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族首長的人做這等決定,當然是極其嚴重的背叛行為。党項族在獻給宋的西夏之地發動猛烈抵抗活動,是當然的事。
抗宋運動者從王族中選出年輕的領導者李繼遷,並推戴之為首長。他們與敵人的敵人遼締結同盟,但由於兩者的國力懸殊,所以同盟關係並非平等。李繼遷迎娶遼之皇女義成公主為妃,並受封為遼之“夏國王”。也就是說,原本臣從於宋的西夏,現在改向遼稱臣了。
李繼捧已將領土獻給宋,而李繼遷則為了奪回領土,改向遼稱臣,小國的悲劇由此可見。
年輕的李繼遷意氣昂揚。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之下,党項族也團結一致,擁戴李繼遷。雖然西夏領土已獻給宋,宋卻未能充分掌握,李繼遷於是逐漸進行收復失地的行動了。
李繼捧將領土獻給宋,是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的事,西夏的抗宋鬥爭則在這之後延續了二十年之久。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收復過去西夏國的領土。凡是党項族過去曾居住的故地,我們要統統收歸己有!”西夏國王李繼遷如此宣言。
不只是口號,李繼遷已依照著自己的宣言,採取軍事行動了。
靈州失陷!——聽到這個訊息時,宋國朝廷為之震撼。
宋將党項族的抵抗視為邊境異族的蠢動。那個地方原本有一個叫做西夏的國家,宋未曾對之垂涎,對方卻主動地獻出國土。如今,他們居然以索回國土為名目動起兵來。
番族出爾反爾,不是煩死人了嗎?——宋國對此甚為不悅,因而以敷衍了事的態度對應。
鑑於唐因軍閥而滅亡的教訓,宋利用將節度使名譽職化的方式,防止軍閥出現。有戰爭就會有軍閥誕生的危機,因此,宋對戰爭採取儘量避免的態度,然而党項的抗宋活動,現在已超越打游擊戰的範疇了。
除了西夏舊領土以外,連宋在西北的軍事基地靈州都為党項族所攻陷。雖然宋以避戰為方針,但面臨這種事態,卻也不能不以認真的態度考慮開戰之事了。
宋國朝廷對吐蕃及回紇首長派有使節。居住甘肅西部涼州一帶的西藏系以及土耳其系民族,就在党項的背後,其中的吐蕃雖然同屬西藏系,卻向來就對党項採取諸多壓迫,西夏李繼遷與遼聯手推動抗宋活動,因而也受到吐蕃、回紇這些強敵的威脅。
“党項族之興亡,完全繫於你們的表現,大夏國復興已成,現在進入擴大版圖的階段了!”往昔的年輕英雄李繼遷,現在已不復當年了。不過,他依然親自站到陣前,在馬背上如此激勵部下。
戰爭與和平(3)
“爹,指揮軍隊之事,請交給我和將軍們吧!”兒子李德明如此進言,李繼遷卻搖頭表示不肯。
“你還沒有這個本事,我怎麼能放心交棒給你呢?”聽到這句話時,李德明不禁苦笑起來。
“爹,兒跟隨爹賓士疆場,已有十年了呀!”
“這不是多少年的問題——”李繼遷撫著白髯搖頭。
這個兒子內心厭惡打仗。——原來老人家早已看出兒子的心理了。視打仗為生存之意義的李繼遷,在一次與吐蕃的戰役中陣亡,或許他心願已足,而他的兒子李德明則於葬禮時喃喃自語道:
“爹的生涯未免太悽慘……我要以我的方式度過人生……”
雖有此意,但在機會尚未成熟之前,再怎麼著急也沒有用。和平主義者李德明在因好戰之父親去世而就王位的翌年,與宋談和的機會立即來到。如果是父親,根本不會想到利用這樣的機會,而正因為是李德明,才會想要抓住這個時機。
李繼遷陣歿的翌年(1004年),宋與遼締結媾和條約,就是所謂的“澶淵之盟”。党項西夏之所以與遼結盟,是因為遼乃宋之敵人,一旦遼與宋媾和,西夏的立場就變得極其微妙。
即使遼與宋締約,因而失去與之作為同盟國的意義,我們還是要單獨與宋交戰到底!——倘若李繼遷在世,他一定會做這樣的宣示吧?
和平主義者李德明卻採取與父親完全相反的政策。
“保持與遼之間的同盟關係,此外,再與宋締結友好關係。”他採取的不是單獨抗戰方針,而是雙面和平政策。也就是說,西夏同時有了兩個主子。雖然在立場上相當複雜,但由於同時成為兩強的屬國,西夏因而在其後約三十年期間,得以謳歌和平,以絲路交易中繼地的角色,得到不少利益。
“這都是託澶淵之盟的福……”李德明常說這句話。實際上,澶淵之盟並非西夏得天所賜,西夏本身就是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