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也許秘密就在於上海是“灘”,是一個移民城市。因此,它就沒有廣州那種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也就能夠不但以政治上的寬鬆氛圍而且也以文化上的寬鬆氛圍吸引全國各地的精英人才,從而創造出獨具一格又蔚為大觀的“海派文化”。所以上海人沒有什麼“鄉土觀念”,而只有“社群觀念”。“鄉土觀念”是對封閉保守的“土著文化”的認同,“社群觀念”卻是對開放相容的“城市文化”的認同,這便正是上海人比廣州人棋高一著的地方。
確實,廣州文化建設的最大障礙,就是廣州人那種過分地以“純種廣東土著”為自豪的呆氣。我們不否認廣東人確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他們畢竟在歷代王朝不那麼關心過問的情況下,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也確實在經濟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但如果竟把這些成功歸功於自己鄉土的“風水”或“方言”,並自我陶醉到執迷的程度,就未免荒唐可笑和小氣呆氣。可惜廣東人似乎確有些這種呆氣。據說他們當中某些老派的人物,在美國居留三代,還只會說一種被美國人譏為“破碎英語”的憋腳英語,不會說甚至聽不懂國語,更不足為奇。這就與同為古代“百越文化區域”的福建廈門一帶以說普通話為有文化、有教養的標誌,實大相徑庭;也與廣州廣東地區將要爭取的歷史地位大相矛盾。因為如前所述,一個城市的真正城市化水平,是與它的開放程度和相容程度成正比的,其中,就包括語言的開放相容程度。廣州要成為“大廣州”,就必須創造一個與這一歷史地位和光榮稱號相適應的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這是廣州走向全國的前提條件,也是廣州容納全國尤其是容納全國精英人才的前提條件。更何況,不首先打破自己心理上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又怎麼談得上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因此我以為,廣州的文化建設,也許當從推行普通話開始。
“點睇”(你以為如何)?
(節選自易中天著:《讀城記》,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