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研院所,技術再好,產品再尖端還要看有沒有市場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章深入員工(四)
林致遠問道:“那你的意思是,不要搞技術研發了,產品創新也不鼓勵了?”
裴嚮明連忙解釋道:“不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產品創新要搞,而且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搞,沒有產品創新,哪來的競爭力,我們靠什麼和別人搶市場。我只是希望工程師們能跳出就技術談技術的圈子,更多關心市場,把創新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畢竟企業生存靠的是利潤,而不是技術。”
這讓林致遠十分驚訝,這番話不是出自公司高管層,而是一個搞技術的工程師,他決定另找機會和他深談一次。
和部分中層幹部談過,又走訪了基層員工,林致遠對鐵山鋼鐵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
在召開全體副處以上幹部會議之前,他單獨約了裴嚮明。
林致遠走進上島咖啡的時候,裴嚮明已經在等他了。這是一間幽雅明淨時尚浪漫的連鎖咖啡館,整個裝修風格,飲食種類都融合了中西文化,即有牛排,又有榨菜肉絲麵,既有咖啡又有茶水供應。林致遠喜歡這種高效舒適的商務生活交流空間。偶爾偷得浮生半日閒,他喜歡獨自小坐,穿著寬鬆休閒的衣服,叫一壺咖啡坐在窗邊,享受濃濃的咖啡心情。林致遠的口味比較西化,他要了一杯藍山咖啡,裴嚮明要了一壺頂極烏龍。
多天來的摸底,他一直有個疑問,面對裴嚮明,他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鐵山鋼鐵的收入水平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特別是和民營企業比起來,差距比較大,但員工的流動性卻很低。到底是什麼吸引了大家,鐵山鋼鐵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裴嚮明無奈地說:“誰說員工流動性不高,流失的都是中高階技術型人才,基層員工流失率比較低。技術型人才佔總員工比重非常低,流失幾個從總量上看根本看不出變化,但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巨大的。在冷軋線竣工之前,就有5名技術人員一夜之間集體跳槽。前任董事長陳青峰當時就發火了,當即責問設計院領導。設計院領導說鐵山鋼鐵這點破工資能拴住人嗎!市場經濟,有奶便是娘,他們也沒有辦法。那一段時間,每隔一段時日,就有外地人來鐵鋼,他們把招聘廣告公然登在報紙上,有的就乾脆貼在鐵山鋼鐵門前的電線杆上。有的獵頭公司更顯神通,會在深夜把電話打到某個高階技術人員的家裡。一位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就是以每年40萬的年薪被一家民企挖走的。後來,鐵山鋼鐵的年薪製出臺了,雖然和原來比是翻了幾番,但和國內同行業相比,年薪的數額還算比較低的。還曾經有人花100萬年薪挖我,我沒有走。現在的高階技術人才基本上是培養一批成熟一批跑掉一批。”
林致遠問他:“你怎麼沒走?”
裴嚮明說:“我是個老共產黨員,講情義重感情,是鐵山鋼鐵培養了我,沒有鐵山鋼鐵就沒有我的今天。在鐵山鋼鐵這麼多年,現在都快知天命的年紀了,臨到快退休的時候背叛鐵山鋼鐵落個不好的名聲,划得來嗎。我不能讓那些風雨共濟幾十年的同事戳我的脊樑骨。多年來我已經養成了勤儉的習慣,生活很樸素,現在的收入已經夠用了,一年多個幾十萬,我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對我而言臉面比錢更重要。”
林致遠這才發現他對中國國情的認識是多麼膚淺。用純粹市場化的理念根本無法理解像裴嚮明這樣的人。如果把裴嚮明放到香港華貿,大家只會認為他蠢,是頭只擠奶不吃草的老黃牛。而像裴嚮明這樣的人在鐵山鋼鐵遍地可尋。國有企業最不值錢的是人,人力成本估計是全球最低的,而國有企業最有價值的恰恰是這幫人,他們不計得失,不計回報,願與企業共進退,共生死。這種現象在華貿是絕對看不到的。林致遠是個職業經理人,在企業管理上冷酷無情,可是他再理智遇到像裴嚮明這樣的苕人也會感動。他對裴嚮明的那份敬意更深了。
林致遠問:“我們和民營企業相比,基層員工的收入也有很大差距,為什麼大家不跳呢?”
裴嚮明說:“基層員工是有差距,但這個差距頂多只有一兩倍,而高階技術人才的收入要番幾翻。曾有人戲稱,在民營企業幹十年就等於在國有企業幹一輩子。而且國有企業的隱形福利不是體現在工資上的,如果把這部分算上,差距更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人員流動通道不是雙向的,而是單向的。國有企業可以流出去,出去了之後再想回來就不可能了。有一些跳槽出去的人適應不了民營企業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環境,想回來,被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