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紅小花,據說是憑藉一部青春劇成名的,人氣很拿得出手。
但魏陽只看過她的熱搜,臉沒記住,見面時連人和名字都對不上臉,當時兩個女演員一起過來,要不是魏老闆習慣性的穩了一手,差點認錯人。
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明明是開卷考,卻碰上不認識的題,題型變換的太快了。
好在,魏老闆現在根基已深,哪怕不開卷取巧,僅憑自身實力也能應付絕大部分的題………
一群大老爺們聚在一起,日常話題離不開一些體育、時政、歷史。
這天拍戲休息間隙,也不知道誰就把話題轉移到明朝了。
乖乖,這下討論就止不住了!
這些年明朝題材的劇在娛樂圈越來越多,明粉的東風也刮到了藝人群體,不聊不知道,一聊發現明粉還是很多的。
特別是演盛長楓那哥們,聊起明朝來那是侃侃而談。
恨不得穿越回把文官集團和晉強全屠了,然後再把野豬皮扒皮抽筋,千刀萬剮。
那代入感,魏陽一度以為他姓朱,結果他姓陳,考慮到他也是鄂省人,說不定還是陳友諒的親戚。
不過拋開這位,魏陽也看得出來,這幫所謂的明粉,多數還是因為朱元璋、朱棣、于謙等少數明朝高光歷史人物,加上普遍反感清朝,所以對這個朝代有好感。
魏陽大概也是這個路數!
早先他真算明粉,喜歡明朝的開端是《明朝那些事》,然後被洪武永樂等高光皇帝圈粉。
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對明朝歷史有了一些相對仔細的瞭解後,雖然仍然有好感,但濾鏡已經很淡了。
一句話,封建王朝沒一個好東西!
包括現在拍的《知否》也好,之前那部《敕勒川》也罷,絕大部分的美好也都是建立在主角是貴族和皇帝等身份上。
如果主角是《知否》裡被棒殺的丫鬟,或者跟著高歡在玉璧城下衝鋒的小兵,觀眾恐怕就不會“心生嚮往”了。
魏陽很喜歡《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因為視角放在了小人物身上。
只可惜,這個小人物也是個英雄,而且因為歷史虛無主義的緣故,這部劇點到為止,最後讓皇帝李隆基“幡然醒悟”,本質上還是“皇帝是好的,只是被奸臣矇蔽”那一套,其實是很讓人無奈和憋屈的。
魏陽不想拍《知否》,也是覺得男主“窩囊”,給皇家擦屁股,還差點給扔了,最後還得擦屁股。
《敕勒川》不管怎麼說,高歡“造反”成功了,上面沒人壓著,這是魏老闆個人比較喜歡的劇情。
所以,魏陽一直想拍一部“造反”的戲,讓泥腿子打破王朝封建枷鎖,發出小人物怒吼的戲。
說的更明白點,就是用【人民史觀】替代影視劇最常見的【英雄史觀】。
之前魏陽曾構思了一部《黃巾》,就屬於造反的,魏老闆始終沒忘了這部戲,劇本都改了好幾版。
不過魏陽發現人民史觀很難拍,萬一拍過火了,還比較敏感,提升過審難度。
規矩就是這樣,你歌頌封建帝王都沒事,鼓吹造反起義,那就要小心了。
此外,分寸、節奏、中心點等諸多問題,從創作和拍攝的角度,純人民史觀也不適合,哪怕是號稱頂尖戰爭片的《大決戰》,也少不了教員和各大將帥當主角。
同樣的,拍黃巾軍不可能不拍張角三兄弟,以及東漢朝廷的一些首腦和豪傑。
目前,魏陽仍然沒想好如何解決,頂多是人民史觀+英雄史觀一起,而且後者戲份更重。
《知否》其他人可沒魏老闆想的那麼深,其實絕大部分就是湊個熱鬧。
人民史觀也好,英雄史觀也罷,重要的是故事好看。
比如眾人剛才聊天時談到的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這部劇就是典型的英雄史觀,主角就是朱棣爺仨,頂多再加上漢王哥倆和幾個大臣。
確實和老百姓沒問題,也確實一定存在美化封建皇帝和貴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部劇確實好看。
大部分人看電視劇就是圖一樂,上綱上線沒必要。
包括魏陽自己雖然明白,不照樣還是拍《敕勒川》和《知否》嗎。
只不過魏老闆還沒徹底“墮落”到唯利是圖的地步,還是有一定自己的追求。
他可以賣盒飯快餐賺錢養家,但也不耽誤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偶爾做一做精美菜餚,讓觀眾知道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菜,也讓大家瞭解他魏陽不是隻會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