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架空,我就可以隨意的吹服化道,有些人想找茬都站不住腳,畢竟架空朝代嘛,想怎麼編怎麼編。
這次《敕勒川》,魏陽也沒打算在服化道營銷太多,點到為止,省得一幫歷史迷拿著放大鏡吹毛求疵。
不單單是服化道,其實《敕勒川》劇情方面也不是完全和歷史一致。
大方向是相同的,但很多劇情、人物的細節做了相應處理。
畢竟幾十年的歷史濃縮到一部60集電視劇,想要事無鉅細是不可能的。
很多不必要的劇情枝節能砍就砍,一些人物也是如此,乃至一兩個人物揉雜在一起的。
比如王思政,這位其實很牛逼,讓高歡快樂無比的玉璧城就是他修的,也是第一任守將,後來鎮守弘農,還玩了一次“空城計”,後來鎮守河南圍攻被俘虜。
但這個人物的高光點不少,但和主線劇情關係不多,所以這個人物就沒必要出場。
而與王思政有關聯的韋孝寬,雖然是後期出場,但作為《敕勒川》最後的守關大boss,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塑造。
但韋孝寬的前期生涯出彩不多,或者和主線劇情沒啥聯絡。
這怎麼辦?總不能讓之前毫無存在感的韋孝寬最後幾集直接蹦出來,一下子就把高歡這個主角捶了吧。
,!
雖然歷史上確實是這回事,但你電視劇不能這麼拍呀,你得給鋪墊。
於是,《敕勒川》就把王思政這個人物給砍了,把他一些前期高光點,放在了韋孝寬身上。
雖然韋孝寬依舊出場不多,但用一些劇情塑造了這個人足智多謀、性格堅韌、軍紀嚴明、善於守城等特點。
讓觀眾明白這個人很牛逼,但沒等到什麼發揮的好機會,屬於潛龍在淵。
所以,等他最後出場瘋狂錘主角高歡的時候,大家難受歸難受,但可以理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視劇出場人物太多,觀眾記不住人。
所以,很多歷史劇都是這麼幹的,儘可能的把劇情圍繞在核心和重要配角身上。
《敕勒川》被砍的不僅是王思政,北周八柱國出場的也就五六個,常出場的只有三四個。
高歡歷史上的懷朔八友,也都主要圍繞在有劇情的四個人身上。
尉景:姐夫+親信
司馬子如:心腹謀士,也是半個黑手套
劉貴:高歡投靠爾朱榮的關鍵
侯景:宇宙大將軍,肱股大將
至於其他幾個,要麼出場湊兩回熱鬧,要麼就是活在其他人的臺詞當中。
此外,爾朱榮死後才投靠高歡的斛律金,也提前出場,算是高歡在老家的好大哥,如此最後唱《敕勒川》的時候也更有感覺。
這也不算胡編亂造,高歡出身的懷朔鎮就在朔州,而斛律金正是朔州人。
歷史上說不定兩人還真認識,能走到一起,也可能是因為老鄉的緣故。
總之,很多細節和歷史上變動還是不小的,更多的是為電視劇劇情和觀眾觀感所服務。
畢竟,真實的歷史往往沒大家想的那麼浪漫和傳奇。
劉關張從來沒拜過把子,關張歷史上只是劉備的部曲,隨著戰爭慢慢被髮掘重用,而且只是以兄事之,實際上還是君臣。
但大家更:()罵誰實力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