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第1/2頁)
來碗大米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直播盤點古代硬核狠人》最快更新 [aishu55.cc]
【很多時候,漢武帝時期劉徹的文治,都被短短“獨尊儒術,天人感應”所概括,好像他真的是儒家至上。
但實際上漢武帝本人並非真的以儒學為尊,而是將有利於自己的思想通通吸納,最後披上儒學的外衣,形成可行的政策。
這點從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病已所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其中的“霸道”是法學家的說法,“王道”是儒學家的說法。這樣一結合,漢宣帝的意思就很明顯了,漢朝自從有制度開始,都是用儒家和法家相結合。
外儒內法才是對漢武帝時期政治統治的最好形容,也是對中國後兩千多年政治歷史的形容,是穿越者必用神器這套思想已經牢牢刻在中國人的DNA裡了,就比種菜差一點點。
而會選擇儒家作為外在代表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它聽起來最偉光正。
其他學派諸如兵家、法家、縱橫家、墨家,一個在不懂兵的眼裡好像很陰險,一個太過殘酷沒有柔情對於一般百姓來說他們看不到律法的好處,只知道這些法律最後會傷害他們而且刑法嚴重,縱橫家和墨家一個又只是“耍嘴皮子”,一個被貴族為首的利益集團排斥,對王權的統治也沒有益處。
道家的黃老學說,又已經用過到達頂峰了必須改換學說了,這時候放眼望去,能打的就剩下儒家,仁慈擁有匡正眾人思想的人倫道德,條條框框都說盡人間美好,輕易就能戳中普通讀書人和百姓的心。
雖然有些理想化,但那家學派沒有理想化的地方,儒家已經是最容易被世人接受,最適合拿來宣教烙下思想鋼印的了,只要打打補丁就能用,加上董仲舒遞梯子,不選他選誰。
因此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獨尊儒術後,他爽快的同意了,設立了五經博士、太學,一個是將儒家的解釋權拿在了手中,一個用以培養人才,並在培養過程中逐級統一百家爭鳴的思想。
而劉徹本人在掌握了儒學後,並沒有重用提出這套思想的董仲舒,而是外放他去諸侯國做了江都國相。
歸其原因史書上說,是因為建元六年因皇帝祭祖的地方長陵高園殿、遼東高廟發生了大火,董仲舒覺得可以藉此宣揚天人感應,想上奏陛下。
結果奏摺還沒呈上去,就被主父偃據說是其嫉妒董仲舒的才華,看見把上奏的草稿後偷走獻給漢武帝,才導致董仲舒被罷免,甚至差點被砍,是漢武帝憐惜他的才華才讓他活下來的。
但實際上細看史書關於這一段的記載,董仲舒會被罷免,本質上來說是因為劉徹不滿他對自己指手畫腳,沒有殺他或許真的是因為憐惜他本人的才華吧……
由此也可見劉徹本人對於天人感應的態度,完全是好用的地方我就用,但想約束我門都沒有,董仲舒設想的以此規勸皇帝是不可能成立的。】
……
天幕下被揭短的劉徹,在大臣悄咪咪的注視下,雖然有點尷尬,但還是挺直了身板,氣勢高昂的看了回去。
瞅什麼瞅,天人感應算個什麼東西,也敢限制朕。
劉徹瞪回去也覺得自己委屈,要不是其他學派上不得“檯面”,他至於被儒家“限制”只用儒家嗎?一點眼力見都沒有。
自己陛下什麼性子,大家誰不知道,能被劉徹喊來一起共賞天幕的都沒有不識趣的人,被劉徹一瞪就把目光看向另一個在天幕中出場的人物。
——主父偃
被眾人矚目的主父偃淡定自若,他就不是個討喜的性格,走到哪裡都被人討厭,這種矚目的眼神對他來說不痛不癢,一丁點傷害也沒有。
甚至還能對頂著他的大臣說了個冷笑話:“放心諸位之才,除衛侍中外,我一清二楚,無甚可妒。”
主父偃的本意是:除了會登上天幕的大才外,我和你們才華一致,沒有什麼值得嫉妒的。
但是從他口中話一說出來就變了個味道,諷刺效果拔群,大家看他的視線一下從瞪變成了刀子。
搞得主父偃本人莫名其妙,都說不會因為嫉妒你們才華,而告你們了,幹嘛還不高興,剛剛不還因為他嫉妒董仲舒,告發了他而不滿嗎?
人和人的感情是不能相通的,在今天和主父偃不相熟的大臣,知道了這個人為什麼惹人厭惡。
相熟能理解他話裡意思的大臣,更是在心裡吹鬍子瞪眼,連嫉妒的價值都沒有,這種話簡直比他高高在上炫耀自己才華更讓人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