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廈骱醚В�滴胰蘸笠歡ɑ崬笥諧魷ⅰ�
我生性好動,不但利用空閒時間遊遍了大匡山的山山嶺嶺,匡山書院是我常去的地方。而且趁師父去峨眉山雲遊的機會,到更西面的戴天山拜會了長春觀的老道長——長春真人。長春真人和我進行了徹夜長談,教給我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經》等典籍,還教了一些採藥煉丹,強身固本的知識。就在長春觀裡,我還結識了在觀裡修道的兩個朋友:一個是吳筠,一個是元丹丘。
從長春觀回到大明寺後,我的腦海中深深地留下了道家的思想。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家的創始人姓李名耳,是我的同姓人,也是李唐王朝的同姓人。道教在當時被奉為國教,李耳還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這些都與李姓皇帝的特別尊崇有關。
六
兩年後的春天,我己經17歲了。當我又一次去長春觀拜訪長春真人時,不料長春真人已外出雲遊了。於是,我悵然若失;寫出了一首五言律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狗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我將這首詩請師父指教,趙蕤讀後,十分喜歡。他說:“這首詩意境空靈,描繪了一幅深山的野景,形象十分鮮明,從中可以看出你大有詩才呀。”
我受到了鼓舞,當即有些臉紅,問道:“我也是‘絨毛鴨仔初下河’,既是第一次,也更加不知道深淺,哪有什麼詩才呀?我想請問師父,寫詩有什麼竅門嗎?”
趙蕤老師想了想,說道:“你的這首詩有不必切題為妙的特點,寫得活。但它另有中規中矩的一面,聞狗吠、見桃花寫往訪而漸近道觀;‘時見鹿’、‘不聞鍾’,暗示到觀而不見道士;野竹分靄,飛泉掛峰,是不見後遠眺,也即賈島‘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思。就結構而言,是八句體詩的典型格局,就格律看,聲韻對仗,一絲不差;至於辭句的鮮麗,也是六朝以來的餘風。所以,在長安純熟的律家看來,‘水聲’與‘飛泉’,‘樹’與‘松’,‘桃’與‘竹’,‘青’與‘碧’都有語意犯重之嫌,是應當好好修配一下的。但就律法而言,雖然還顯得稚嫩,然而卻因此而有信手拈來、如風行水上的奇趣,全詩也就有了一種生動的情趣。”
“對於作詩,我就贈你12個字吧。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拜萬人師!’書讀得多,從前人所著的典籍中能觸類旁通;路行得遠,才能體察到社會與民風、民情,不斷地汲取詩的素材;而只有拜萬人師,才能兼收幷蓄、長袖善舞!”
“多謝師父!弟子李白一定把你的教誨銘記在心,身體力行!”
在此期間,我除了幾次回家探望父母外,還遊歷了江油關,憑弔了以死諫天的三國時蜀國的江油太守馬遜妻子李氏夫人墓,並仔細考察了鄧艾偷渡的陰平小道。更遠處,我到了西蜀的北大門——號稱“劍閣天下雄”的劍門關。面對千丈峭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我讚歎不已。此外,我還到了西蜀的首府成都,寫下了《錦城散花》: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瓊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一轉眼又是三年,我離開大明寺回到青蓮鄉。一來是因為趙蕤老師雲遊四方去了,二來是我的爸媽要我早些回去。我已經20歲了,身材高大,濃眉大眼。我經常是一身白衣白褲的裝扮,腰間總是懸著那一柄龍泉寶劍。我的詩作《別匡山》和其他幾首習作,開始在昌明縣流傳開來。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望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道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時。
我詩名鵲起,在昌明縣中成了個小有名氣的人物。昌明的縣令崔敬昌,只比我大三幾歲,他少年登科,有儒雅風采。他派人到我家中,聘請我到縣衙當一名書吏。我本來不想去的,媽媽也不願意讓我剛回到家又離開。還是我的爸爸有主見,他說:“按道理,我們家也不少那一點點俸銀。你長大了,翅膀開始長硬了,是應當到社會上去闖蕩闖蕩了。”
我於是就到縣衙裡當了一名書吏。日常的工作其實就是抄抄寫寫,抽空也練練劍、習習文。縣衙離我家不遠,我常常早出晚歸。
農忙時節要犁田,我家的一頭牛忙不過來。我一大早就從熟人處借了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