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到2017年將突破40%,屆時中國將從“人口紅利期”進入“人口負債期”。
著名人口學家蔡昉則認為,按照現有的人口發展變化曲線看,我國人口總量在2030年達到最高點,為億;勞動人口在2020年左右達到頂點,為億;勞動力人口增長率,預計在2015年前後進入零增長;在人口結構中,少兒比例將會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會一直升高,我國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不斷提高而帶來的高生產率與高儲蓄率導致較高的資本積累現狀將不復存在;到2050年,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接近倒金字塔形,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特徵會越來越明顯。最樂觀的估計,2015年前後人口轉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將由“人口紅利”階段轉為“人口負債”階段。
儘管判斷時間存在差異,但可以肯定的是,“劉易斯拐點”離中國已越來越近了,長期以來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巨大支撐作用的勞動力資源,像其他各種資源一樣也會有短缺的一天。
四、博弈的“本錢”
1。 歐美前鑑
資源約束和環境汙染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對資源和能源的大規模需求是一個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結果,歷史上的製造業大國在發展歷程中都不同程度上遭遇過這些問題。
英國是歷史上第一個製造業強國,曾經依靠強大的國力在它遍佈世界的殖民地進行廉價的資源採購,後來隨著國力漸微和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獲取資源的代價越來越大,製造業也就逐漸衰落,進而被美國趕了上去。而美國的製造業在經歷了近百年的高增長,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也呈現出疲態,其重要原因就是發展經濟所需的能源與資源消耗太巨大,將國際資源價格不斷推高,從而加大了它的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開始出現一系列連鎖衰弱現象。日本也不例外,“二戰”後,日本製造業的迅猛發展曾推動了經濟的振興,但迫於國內自然資源匱乏,日本對國際資源的需求不斷膨脹,製造業最終難以維繫這種高增長速度,開始走向緩坡。
環境汙染也是如此,歐洲在早期的工業化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倫敦煙霧、萊茵河與泰晤士河汙染等一系列公害事件。遭遇變身“下水道”之苦的也不僅僅是今日中國的黃河,昔日的萊茵河也曾遭此劫難。今天看起來如詩如畫的萊茵河,當年也因為工業廢水的流入而汙染日重,一度變黑髮臭、魚蝦絕跡、水鳥飛盡,被人們厭惡地稱為“歐洲下水道”。直到20世紀中期,沿岸各國才達成共識,頒佈了《水域管理法》,經過持續治理,萊茵河才又恢復了清澈碧澄的本來面目。。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博弈的本錢(8)
所以,像資源約束、環境汙染、生態危機等問題,是所有試圖進入工業化文明的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隻有今天的中國才碰到的,世界上其他國家在更早時就碰到了。
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中國可以放鬆警惕的藉口——以為既然以前的歐美國家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今天的中國就也一樣會輕鬆解決;既然萊茵河能從“歐洲下水道”迴歸清澈,那麼黃河自然也就會從“中國的下水道”恢復本來面目。但事實並非如此。
2。 後發劣勢
儘管中國面臨的問題可能是歐美國家以前曾經面臨過的,但中國已不可能再有昔日歐美國家那樣解決問題的機會了。因為昔日的歐美是率先步入工業化的,它們具有“先發優勢”——一個國家由於佔有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因而不會存在與其他國家的博弈,不會存在與其他國家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它們所碰到的各種危機,以前都有機會、有能力去進行化解。
如今的中國,卻完全沒有了當年歐美國家那樣寬鬆的市場環境。產業鏈的國際化分工讓中國成為了產業鏈中的一環,而且是最低端的一環。今天的中國非但沒有佔滿整條產業鏈,還要面臨最為嚴峻的博弈——既要經受來自產業鏈兩端歐美企業的殘酷擠壓,還要面對底部眾多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激烈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已很少有機會、有能力再去回頭解決和修正這些難題與錯誤了。
可以想見,歐美國家當年在碰到資源約束時,可以透過向發展中國家產業轉移的方式進行解決,但中國可以嗎?顯然不能,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資本,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那種能擺脫製造業的程度,中國還有巨大的人口和就業壓力,中國還沒有積攢到那麼大的本錢。歐美國家當年可以拿出巨資來改善環境汙染,是因為它們在工業化過程中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