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日本的機運並不如前兩任“霸主”那麼好。日本在進入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達到了輝煌頂點,此後就開始遭受經濟危機的困擾,90年代以來,社會經濟發展一直呈現疲態,停滯不前,對世界製造業的影響力開始減弱。此刻世界的目光開始轉向東方的另外一個國家——中國。
就在西方世界普遍出現經濟發展乏力、市場前進速度明顯放慢的時候,中國開始異軍突起,在世界市場中嶄露頭角。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的GDP迅速增長,各類製造業的規模急劇擴大:從耐克鞋到芭比娃娃,從紐扣到集裝箱,從打火機到電視機,中國在許多吃穿住用等方面的產品生產量已當之無愧地居於世界第一位。日本通產省在發表的“白皮書”中聲稱:中國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這一觀點即被許多媒體引用,大為褒揚,以至越傳越廣,最後連中國自己也預設了這一稱號,接受了這頂金光閃閃的“冠冕”。
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2。 美麗的誤會
按照人們傳統上對“世界工廠”的認知,一個國家一旦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也就意味著它成為了世界上製造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成為新一代的工業霸主。歷史上獲得這一冠冕的,不過僅英、美、日三國而已,連工業實力十分強大的德國,也未敢加此殊榮。中國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但以目前的製造業實力水平而言,距離這種境界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單從產品製造的數量上看,中國已算得上是世界上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有資料表明,中國目前製造的各類產品產量,已佔到全球產品總量的近30%。但儘管如此,中國卻依然算不上是一個製造業強國。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變遷,今天對一國製造業實力的評判,已和歷史上對英、美、日等國的製造業評判標準有很大不同,“生產規模”一類的指標已不再成為衡量一國是否稱得上“世界工廠”的標誌。而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推力就是“資訊革命”,這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工廠”的判別標準,也改變了對“世界工廠”的定義本身。
“資訊革命”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它的出現像一場力量無與倫比的颶風,掃蕩了市場中的藩籬與鴻溝,用《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裡德曼的話講:從此,“世界變平了”。資訊革命算得上是人類繼工業革命後的又一劃時代變革,正如工業革命發生後,世界就逐步從農業社會過渡到了工業化社會一樣,資訊革命後,世界也就從工業社會步入了“後工業社會”(也有人稱為“資訊社會”)。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博弈產業鏈(4)
在農業社會中,評判一國的實力是看它的農業化水平:哪一國擁有的良田數量多、“耕戰之術”掌握得好,它就是強國。工業化社會中是看它的工業水平:誰家的鋼鐵煉得多,堅船利炮造得多,誰就是強國。到了後工業社會,衡量標準則變為:誰家的技術多、品牌多、渠道網路多,誰就是強國。
而在後工業社會中,生產規模等指標已不再成為評判一國實力的標準,這也就是中國為什麼煉出那麼多鋼、造出那麼多的小車和大船,卻依然成不了工業霸主、變不成“世界工廠”的原因。
世界是平的,意味著在今天這樣一個因資訊科技而緊密、方便的互聯世界中,世界本身已變成了一個大網路、大工廠。而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已躋身成為這個“大工廠”內的一個個“小車間”,原先概念意義上的那種由一國壟斷全部產業鏈生產的 “世界工廠”,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在這個世界級的“大工廠”中,各國會根據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化分工。中國根據自己的特點,承擔了“裝配車間”的角色,而車間的“總控臺”,卻還在歐美。
三、微笑的產業鏈
1。 產業鏈:吃進礦石,吐出轎車
在好萊塢的一些反映美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狀況的電影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美國工廠生產的鏡頭畫面:工程師們在設計圖紙,工人們在流水線上作業,一批批生產原料從機器的這一頭送進去,一個個成型的產品從另一頭送出來,產品又馬上被送進了各大城市的商場櫃檯,成為人們選用的商品。
一種工業化產品要從圖紙上的模型變為人們手中使用的實際器具,中間要經過多個環節:包括產品的研發、核心元件的生產、產品的加工組裝、產品的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這些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了一根完整的鏈條,它就被稱為“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