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唯獨自己的丈夫沒有呢?這也是一種過於自信的表現吧。另一個例子與大家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瑣事相關:研究人員分別問丈夫和妻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擔了百分之多少的家務,將調查結果統計出來,居然發現丈夫和妻子平均認為自己做的家務百分比之和竟是130%。也就是說起碼有一方,更可能是雙方都高估了自己承擔家務的比例。所以,下次當你的另一半抱怨他/她做了過多的家務,你就可以拿這個這研究成果回答了說只是他/她過於自信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比如律師、經理人、經濟觀察家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這個心理現象的影響。調查發現68%的民事訴訟律師都認為自己代理的一方會贏得訴訟,但是我們都明白,事實上一定有50%的律師會在訴訟中輸掉。企業中過於自信的例子也是不勝列舉。比如兩個部門一起合作完成一個專案,雙方由於都認為自己功勞比較大而產生搶功的現象,或者對分配方案感到不公平等等
人們的過於自信常常被老道的營銷人士利用,有些商品的營銷活動就是根據人們的過於自信設計的。比如在美國買一臺印表機,原價是80美元。商家給消費者兩個選擇,可以當場打折,折扣率是5%,也就是說80美元的印表機可以用76美元購得;消費者也可以選擇郵購返券的方式(mail-in-rebate),現在以80美元購買印表機,只要在購買後3個月內將相關憑證寄回給公司,就可以得到25%的折扣,也就是可以得到20美元的現金返還,這20美元會以支票的形式寄回給消費者,這樣相當於花60美元買了這個印表機。想一想,如果你有這樣兩個選擇,你會選哪種折扣方式呢?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二種,這種方式可以得到更大的折扣,自然吸引力更大。但是,對於商家而言,哪種方式可以讓他們賺更多的錢呢?其實也是第二種。第一種直接折扣,每臺印表機肯定要少賺4美元;第二種方法雖然看上去每臺少賺20美元,其實真的會在買了以後把憑證寄回的人是很少的。由於人們的過於自信,每個人在購買時都以為自己一定會把憑證寄回公司,但買了以後很快就會忘記。有資料顯示,面對這類20元上下的優惠,真的會在購買以後把憑證寄回給商家的顧客大概只有7%左右。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給出的期限是3天而不是3個月,寄的人反而會更多。因為給出的期限短,大家都會一回去就把這件事情做好;給出的期限長,反而讓人們覺得有的是時間做這事,不妨先放一下,然後就再也想不起來了。
要做出好的決策不僅僅需要有關於事實以及事件之間的聯絡的各種知識,還需要“知識的知識”——也就是需要知道我們的知識都有哪些侷限,哪些知識是準確的,哪些是需要有所置疑的。過於自信表明,人們相對缺乏“知識的知識”。為什麼人們會過於自信呢?
造成過於自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很難想像事情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展。由於我們不能預見到事情可能的各種發展方向,我們就會對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將來可能的發展過於自信。
和沒有經驗的人相比,有經驗的人不太容易犯過於自信的毛病,因為他們更多地知道事情發展的多樣性。盧叟和舒梅克(Russo& Schoemaker)指出,有經驗的橋牌運動員叫牌的時候比較有把握,因為他們考慮到了各種可能的情況以及對手的出牌情況;但是比較缺乏經驗的運動員就常常無法贏得自己覺得自己可以贏的牌局,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俗話說“水滿無聲,半桶水咣蕩”,正是這個道理。當人認為自己充滿自信的時候,也許實際上是“半桶水”在作怪。
證實偏見也是導致過於自信的因素之一。如果你是姚明的球迷,喜歡他的比賽,那麼你肯定會對他未來的表現充滿信心。就算他哪次比賽失了手,你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為姚明辯護的理由,一廂情願地認定姚明明年的表現一定非常出色。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或者說只關注和自己的觀點一致的證據,而不關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觀點相牴觸的證據,這種行為就是證實偏見,也就是總是傾向於尋找和自己一致的意見和證據。它的一個後果就是過於自信。由於人們只看到了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他們就非常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判斷,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而不知道真理到底是什麼。
過於自信屬於判斷上的偏差,它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心理現象。但是,有的時候,生理上的原因也會導致過於自信。比方說,成功的喜悅常常使人產生飄飄然的感覺,人們在這種“飄飄然”的感受的驅動下就會過於自信。而成功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