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可以把人分為三種:不夠自信的人、過於自信的人和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在一場考試中,你認為自己可以得到80分,結果你也確實得到了80分,那麼你就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得到90分,結果卻只有80分,你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進入了過於自信的誤區;反之,如果你估計自己只能得到60分,你則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屬於不夠自信。所謂“知人者智,知己者明”,顯然,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有自知之明的人。那麼你有自知之明嗎?
看看你怎麼回答:
請對下列十句話進行是非判斷,圈出你的答案,然後想一想你對自己的答案有多少信心呢?然後用50%-100%之間的一個數來表示你答對的機率:50%表示只有50%的可能性是對的,即是亂猜的;100%表示肯定是對的。
1:上海到芝加哥的航線里程在
【超過15000公里】
【不到15000公里】 對的機率(50%-100%):
2:貝多芬出生的時間
【早於1780年】
【晚於1780年】 對的機率(50%-100%):
3:耶魯大學成立的時間
【早於1750年】
【晚於1750年】 對的機率(50%-100%):
4:現在或者曾經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或者學習的教授和學生中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
【不到50人】
【超過50人】 對的機率(50%-100%):
5:莫扎特完成的交響曲數量
【不到30】
【超過30】 對的機率(50%-100%):
過於自信
也許你對上面這個結論並不服氣,在這裡我要向你說明的是,很多時候,你也許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有本事。你在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是否對自己充滿信心?如果你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是足夠清楚和認識的話;也就是說你有自知之明的話,你答對的題數應該和你自己估計的平均答對的機率相當。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在回答完這十道題後,計算出的平均答對的機率往往要遠高於他們答對的題數。你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剛剛的過於自信只是說明人們在這個小遊戲裡答錯了幾道題,但是如果人們在股票市場中也是過於自信的話,它讓你損失的就不是這麼一星半點了。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一個人要知道哪些是自己所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瞭解的,這才是真正的知識。而過於自信的意思是說,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多少,他們往往會高估自己。
正常的傻瓜通常都會過於自信。
過於自信不等於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高自大常常體現在人們的交往中,讓人感到不舒服。相比之下過於自信則是一般人的通病,一般體現在人們對自我的評價上,而且通常讓人察覺不到——這也是過於自信的毛病一直存在而不被人重視並糾正的原因。
許多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和別人作比較的時候,人們常常對自己的知識或能力過於自信。斯文森(Svenson)在一個研究裡發現,如果要評價自己的駕駛水平在一群人中的位置,90%的人都說自己的駕駛技術要在平均水平以上,而很少有人說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但是事實上,根據平均水平的定義,有50%的人的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的駕駛技術低於平均水平。
過於自信實際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開車人都知道酒後開車很危險,但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別人酒後開車可能會出車禍,但是自己喝了酒以後卻是可以控制住的,這也是過於自信的表現。我們曾經問一批上海已婚的女性,讓她們估計上海已婚男性至少有過一次外遇經歷的人比例是多少。她們的估計有的高有的低,高的估計90%,低的估計20%,平均下來的結果要超過50%。也就是說,平均來看,她們認為一半以上的已婚男士起碼都有過一次外遇經歷。可是當我們問到她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的可能性時,她們都一口否認說自己的丈夫是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的。她們還可以說出各種各樣的道理來解釋,有的說我的丈夫特別愛我,有的說我的丈夫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等等,還有的人居然告訴我說她的丈夫對這方面沒有什麼興趣。其實你想想看這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有外遇的都是別人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