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再2000年…這恐怕也是我們暫時還無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另外一個原因吧)。
一場關於中國文化未完待繼的討論(1)
就在編寫司馬遷這個人以及他的《史記》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全國文代會在北京召開的訊息。這是一個很能讓人看到中國新文化時代意味的訊息。
我在看到這則訊息時就誕生出一個想法:儘快開一場關於文代會精神的文化座談會,這個想法立即就被執行了。我的朋友,魅力之都的張董支援了這一建議,結果時間便定在了當天的晚上。下午稍晚的時候我回到公司將###的一些重要講話內容作了一些簡要關鍵詞句的謄寫,楊鋒協助把它們列印出來,再加上最新出版的《軟實力》雜誌一起運到了奧體中心的魅力之都俱樂部。晚上的時候,朋友們的如約而至(還有一些在外的朋友未能趕來)。尹國均先生和夫人,趙君輝先生還特地邀來了一位文聯的王老先生,清源先生、叮噹和夫人、主持人龐濤先生、畫家趙爽英女士,書林的劉曉科先生、大渝網的曾先生,還有一位由龐濤邀請到的###的周先生與夫人,以及我的一些同事和雜誌記者。
這是一個忽然插播進來的小小事件,之所以讓它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之後,是我覺得它的發生一如歷史一樣,是那麼一個並不確定的某種動態,這一點,晚上的座談會是有感應的。座談會的主題是學習全國文代會精神,開啟文化先進的新時代,同時觀照當下,討論如何啟動重慶直轄文化戰略。清源是主講嘉賓,他有一種斯文儒雅的風度,而話語綿密。後來,老尹有些迫不及待地作了很精彩的演講,他的樣子和蓬鬆的髮型,總讓人覺得他更象是詩人而不是一位建委開發辦的官員。老尹這個人,激情得很,一腔赤子襟懷,他對於文化中國與文化重慶的未來,是執著頗為看好的樂觀態度的,而同時,他也直接提出了文化後殖民時代的憂患。他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就是這種後殖民時代的經典寫照。
清源作為主講嘉賓,提出了關於中國文化與重慶直轄文化建立和發展的兩個重要建議:包容和創新。他認為重慶本土的文化很頑固,也不開化。這裡我插了一個個人意見,說不是頑固,而是社會對文化的忽略與文化的低關心度(我在想如果大家都能把文化視作為另一種財富或物質力量可能會更快地幫到我們的國人對它予以重視)。
由君輝先生邀來的王先生是重慶文聯主席(似乎是這麼一個職位),然而卻是一位古道俠腸的長者,魁梧的身體,侃侃而談,其對中國文化尤其是重慶都市圈文化和三峽文化的概述令人佩服。他似乎在文化的政策之下呆得太久或者是過多地領略了文化的官場力量,因此,當他看到《軟實力》和《城市黃頁》以及關於書博會的宣傳資料時幾乎有些不相信。他審視我,他問我:這都是你在做麼?別人告訴他是的。於是他就很仔細地看。後來我明白了,他要看看眼前的事實究竟是否是一種真實。我想,這場座談會以及後來種種的熱烈討論表明了這種現實的真實性。我想起我父親,對於我的所為也是幾乎不能相信的(因為他是過去那場歷史中的右派)。我理解這一切,同時,更感受到那種來自於先秦思想者和司馬遷時代直至今天中國文化靈魂中獨立精神的可貴。而###書記在文代會上所指出的“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煥發創造激情,激發原創能力,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傳統,積極學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人類文藝發展史上譜寫更加絢麗多彩的篇章”,應當是這個中國時代文化華章的序幕。我相信,歷史總會有那麼一瞬,產生於時間與空間以及它們所面對的人類中,事實上,這樣的瞬間總是那麼的多,而同時又是那麼的稀少,多是它的客觀存在特性,而少,則是它的發生需要將自然宇宙以及人類自身認識的所有能量集於一體,儘管它僅僅只是一瞬,然而足夠擊發出一個全新的時代。這一點,可以類同於G點理論,即大爆炸理論。
現在,這個中國文化再一次的G點,它來臨了。這種來臨,不能不看到它背後更大的一個全球化力量。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應當善於觀察並體會這種文化的力量,無論它是處在自然宇空還是人類社會中,我們應以一種儘可能符合客觀的態度來觀測,這種客觀的觀測之外需要一些想象力,也需要一些耐心,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對文化這種虛擬能量認知和肯定的信念。就如我都許多場合所表述過的一樣:這個文化中國的時代一定會到來。那些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語的人們,還有許多,他們未必會相信。但它的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