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4/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常勝將軍,也不會存在一個一成不變的優越種族(這一點又有些像我們的電腦軟碟機以及眾多的應用商品),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一定要保持住她的長期與持續的強盛,就必須依循一個積極進取與相容幷包和合作共融的發展規則,違背了這個規則,富者將赤貧,貴者將低賤,勝者敗,存者亡。這是我們不能不正視的人類歷史發展觀。
而反過來,一個外族入主中原而為帝,對於忽必烈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這樣一位繼承了祖父喜好征服的DNA的元世祖來說,由一個草原遊牧者而坐為大中國之帝王,他倒是很懂得學習漢制和傳統中國先進文化的必要,在這一方面,我們對忽必烈帝的這一態度倒是知之甚少(這也讓我們再一次失去了向這位帝王學習的機會)。忽必烈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首個入主中國的外族(外國)人,他又是怎樣對待這種巨大的文化、習慣差異的?他又是如何來看待這個中國以及她的歷史的?這會是一個極其有趣的歷史角度。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忽必烈帝(5)
有幾則例子和忽必烈帝所說的話可以讓我們看到歷史中這位外來的中國元朝皇帝的樣子。首先是忽必烈對中國文化的極大興趣和極強的好學精神。還在他未登基而為王子時,他就是蒙古諸王中最好學漢制的一位“賢王”了。有史載忽必烈28歲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