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編隊的程式碼是加利福尼亞’,塞勒少校那個編隊的程式碼則是‘亞拉巴馬’。當我聽到‘亞拉巴馬’時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遂扭頭朝我的僚機望去,看看他座機後是否有拉煙出現。結果,我發現他出於同樣的原因也在看著我。我們並未看到任何拉煙出現,此後就再也沒聽到什麼。比爾和我繼續向前飛,一直飛到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上空。隨後,我們就完成了在該地區的偵察任務。”
應該指出的是,在返回至日本領空時,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的RF…86偵察機沒有遭到任何飛機的截擊。由於圓滿地完成了這次任務,格里芬和比塞特榮獲了“優異飛行十字勳章”。在之後的幾次空中偵查中,拉里·加里森中尉還發現了幾處前所未知的機場以及蘇聯太平洋艦隊停泊在港口裡的幾艘軍艦。
遭遇米格-17
隨後的兩次任務也是由格里芬來執行的。4月2日,格里芬第二次飛赴符拉迪沃斯託克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其僚機是薩姆·狄更斯上尉。這一次,他們又取得了成功。兩名飛行員對符拉迪沃斯託克北部和山谷中的數個目標(包括幾個機場)進行了拍照,發現其中一個機場上停落著一些圖…4轟炸機。4月21日,格里芬和弗蘭克·霍爾斯特德執行了第三次偵察任務。這次任務給拉弗內·格里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任務之所以讓我難忘是因為我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架米格戰鬥機。當時,它就在我們下方1500米處。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會不會爬升上來截擊我們。於是我就看了看儀表板,發現‘這架飛機的速度為馬赫’。憑藉如此的速度,米格戰鬥機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恰好,它也沒看到我們。於是,我就在其上方進行操作,拍下了一張照片。當我們在東京著陸後,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一名照片判讀員過來問我: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東北上空的幽靈:朝鮮戰爭中的RF…86偵察機(8)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嗯……我拍的照片啊,但願這些照片還算清晰。’
——‘看看這架米格戰鬥機!’
——‘怎麼?是米格-15戰鬥機嗎?’
——‘不是!這是一架米格-17戰鬥機!我們並不知道蘇聯人在烏拉爾山脈東側部署了米格-17戰鬥機。我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飛機服役。’”
1954年5月底,拉弗內·格里芬回到了美國。他因圓滿完成了上述3次深入偵察任務而榮獲了3枚“優異飛行十字勳章”。
美國人派遣RF…86偵察機深入至蘇聯領空進行偵察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取有關蘇聯武裝力量的情報,以便將來在兩國之間爆發戰爭之際準確地對蘇聯進行打擊。但他們並未發現什麼新的東西。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曾透過多種方式對歐洲和遠東的“敵對”國家進行空中偵察。值得一提的是,在冷戰期間,許多美國軍人都認為,美國與蘇聯及其盟國之間必然要爆發一場戰爭。其中一些美國軍人甚至期待著這場戰爭爆發!
既然戰爭很可能爆發,那麼美國空軍就應事先知道潛在的打擊目標和打擊手段,以便削弱敵人的防禦力量,避免戰火蔓延。
發現中國潛艇
5月1日,傑裡·迪皮尤少尉駕機升空,朝著中國大連方向飛去。這個港口有不少目標值得偵察,尤其是機場和潛艇洞庫。K…22長焦相機能將這些目標全都拍攝下來。途中,RF…86偵察機在朝鮮群山的K…8空軍基地停留了一下。迪皮尤的僚機魯迪·安德森中尉回憶說:“我們重新爬升到35000英尺(10650米)高度。200加侖的油箱空了後,我們就把它們拋掉了。在用光了120加侖油箱裡的燃油並將油箱拋掉後,我們就爬升到了43000英尺(13100米)高度。一切都很順利,我們慢慢爬升到了54000英尺(16450米)高度,進入滑翔狀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是在海上飛行,看不到陸地,周圍一片寂靜。我們全神貫注地監視著儀器和周圍環境,尋找著中國或朝鮮的戰鬥機,迫不及待地盼著發現目標並拍下照片,然後飛速返航。我們深入他國領空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試探被偵察區域的探測能力和截擊能力。我們將襟翼稍稍放下一點,以便使機頭降低、讓我們在稀薄的空氣中能更好地看清前方並穩定住飛機。後來,我們終於看到了前方的陸地。我們先飛到目標的右側,然後再校正航向並開啟照相機。每個照相機都配備了時間間隔計,這使得相機能夠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拍照。這既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又有利於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