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4/4頁)
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體是一個大失敗,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據地。它是外國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國之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畫,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學生的漫畫……這種共和政體悲慘地結束了,即悲慘地失敗了。然而,失敗的並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孫中山的確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它更暗示了一種更強大的新生命將取代這種曖昧而混亂的局面,他的最終遺言除了鼓舞其追隨者與仰慕者在繼續他的夢想的同時,也加緊了權力的爭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世界範圍內,1925年同樣充滿隱喻意義。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爭奪蘇聯政權的戰爭已明確無誤地偏向前者,他時刻準備大規模地修正列寧的主張,農民出身、曾經熱情地支援革命的詩人葉賽寧卻自殺了——他覺得自己夢想的平均主義的農業公社破產了。2月21日,英國財政大臣丘吉爾寫信給他的同僚抱怨正在締結的英法同盟,順便攻擊了6年前的《凡爾賽條約》,他相信遲早“德國會重新武裝起來”。7天后,一個叫希特勒的德國青年改組了納粹黨,他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館前對著3 000聽眾發表了他那■■■著的演講,並說:“作為人,我們反對猶太人;作為物件,我們反對*主義。”5個月後,他出版了《我的奮鬥》,沒有什麼德國評論家注意到它。
除了政治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