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5年六七月間,羅曼·羅蘭應邀訪問蘇聯,逐日記有日記。作者決定,這一部分日記要五十年之後才可以發表。改題為《莫斯科日記》的中文譯本出版於1995年,更是六十年之後了。
五十年。時年六十九歲的作者知道那時自己必定死了,日記中寫到的那些交往的人們,大約也全都死了。無論怎樣的抑揚褒貶,都不會再刺激誰。這大約是作者決定採取五十年“時效處理”的用心吧。他卻沒有想到,對於讀者來說,五十年,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六十年,卻有個特殊的意義。在這段時間裡,世界上發生了多少大事,蘇聯又發生了多少大事!二次世界大戰,赫魯曉夫揭露斯大林,戈爾巴喬夫否定了列寧的遺產,葉利欽促成了蘇聯的解體。斯大林時代的許多秘密已經為世人所知曉。人們以今天的知識來讀這本幾十年前的日記,看看其中一些記載和議論,判斷和預言,就特別有意思。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諾貝爾獎金的得主,在全世界享有崇高聲譽的作家,同時又是蘇聯最熱忱的友人。因此,他的訪問受到了最高規格的接待,會見了斯大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受到高爾基和其他一些作家藝術家的歡迎。日記中,他不止一次為自己受到的熱情歡迎表示激動。他對蘇聯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