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造成人們不文明的作風。現代的物質並不全等於文明,猶如塑膠袋;古老的物品未必都沒有現代文明的精神特質,竹籃便是。這道理很淺顯明瞭,重拾竹籃其實不是難事,可是為什麼想到而又願做的人這麼少呢?我想,這也許就是理論界常說的集體無意識吧?好無奈。
弄清吉尼斯與基尼斯
原先概略地知道吉尼斯紀錄大全,總覺得那與我們這裡的生活很遙遠,沒去細究它的意義和價值。近幾年忽然聽說當地也有上了吉尼斯紀錄的了,忽兒是誰做了一支特大毛筆,忽兒又是誰製作特大的鐘,忽兒又是誰的盆景藝術……據說有的品種上過還不止一次。當地媒體對此也十分熱心,好像上了紀錄大全就是得道成仙或者修煉成佛,不遺餘力頌揚、溢美。有的竟被抬到九霄雲上,被封為“大家”、“大師”,於是也就有一批瞪大眼球的人,其中還有相當多的領導幹部。這倒逼著我這個孤陋寡聞者去瞻仰一番神聖的吉尼斯,該有眼識一識進入紀錄的“泰山”們了。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是1954年英國諾里斯和他的雙胞胎兄弟羅斯共同彙編整理出的首版。該書由吉尼斯釀酒廠出版,“起初,其目的只是為酒館內閒聊的人們提供五花八門的談資。” 後來明確為記錄世界之最。而近年當地振聾發聵的,原來還並不是英國吉尼斯,而是基尼斯。
基尼斯雖是舶來品式的名稱,卻是我們國內的土產,是上海大世界1992年才創辦的。“基”與“吉”,一字之異,又是諧音。吉尼斯是公認的“世界紀錄大全”,而這裡又是“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似乎上海“大世界” 也成了“世界”,高!想出這個主意的人確是聰明,打洋牌子混水摸魚可是絕招,既然國民愛認洋招牌甘當洋盤,有魚不摸白不摸。現在流行誇大和假冒偽劣,文學藝術“各種”大賽、各種“典籍”、各種“名人傳略” 多如牛毛,哪怕是一個縣級單位辦的,搞個“組委會”也是“全國”、“中華”、“當代”、“世紀”、“國際”、“世界” 的招牌;也有時真的借國家哪個部哪個局哪個全國某協會、學會的名,參賽參展的雖然跨三四省卻只是四五個地級市的作品,徵集範圍、參賽人的層次跟真正的全國差之十萬八千里。這個上海大世界“創”出個“基尼斯”目的究竟是什麼?記什麼呢?也記世界之最?
2002年2月10日《天津日報》的《基尼斯在中國記錄了什麼》一文說,即使“在國外,吉尼斯也是一個娛樂性、休閒性十足的機構,而不是嚴肅的、具有權威性的衡量標準”。也是,吉尼斯記錄的主要是以數字即以量為標準,記下世界任何絕無僅有的事物,最高的和最矮的成年人,一個母親一胎生孩子最多又全部成活,一個人體重沒人超過,一個人一次喝啤酒數量最多,甚至接吻或更親密關係時間最長……它不是什麼學術機構,不是以質的水平來衡量的,做吉尼斯工作的人不用多少知識學問,只需能弄清數目就行。上海大世界建於1917年,是我國最早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有如現在風行的娛樂中心、夜總會,現在依然是家娛樂公司,又會有怎樣的權威性呢?
有報道說,“基尼斯在中國越來越娛樂化和商業化了”;《收費的大世界基尼斯》一文說,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向他們報紙提供的資料(收費標準)是:“個人申報為2000元,事業單位申報為10000元,企業申報為30000元。”有一所小學“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的繩網跳繩之最,開始時要交30000元,學校沒錢,最後是鄉里幫助找企業贊助,討價還價交了20000元。
也正如我原本就搞不清基尼斯和吉尼斯一樣,有些人“挑戰極限”想申報吉尼斯,竟誤把基尼斯當“真佛”。基尼斯也就滿足有些人這種心理,自稱為英國吉尼斯在中國的代理,北京張迪申報飛行器高空彈跳第一人吉尼斯世界紀錄,給上海大世界匯了吉尼斯的申報費,領到的卻是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的證書,張迪便告上北京西城區法院,最終大世界基尼斯退還了申報費——這算不算有假冒和詐騙性質?同類例子還不止這一件。英國吉尼斯建立50年來,中國共有48項進入它的紀錄。大世界基尼斯建立僅12年,認定的“之最” 就有 1400多個,也真是廣採博納,多多益善。是呀,哪家商店不巴望顧客越多越好呢?
即使是《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錄分門別類,記下奇趣,也僅為博人一樂,大都是客觀的事物,並非注重人的主觀意圖追求的事物。吉尼斯紀錄中有個人把釘子釘在頭上22年,是人的主觀行為,但不是號召人家去挑戰的。到了我們中國,就變得滑稽了,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