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您該知道?”老丈問。
想不到又是這個!韓絳點了點頭。
“老漢家為一等,他與兒子共是兩丁。老漢一死,成了單丁之家,差役也就輪不到他家了!關係朝廷,您說這氣,怎麼出?”老丈無可奈何地說,“可惜了的一個人,六十不到,身強力壯。唉!”
一天之中,竟遇到兩件這樣的事!韓絳能說什麼?除了泛泛說幾句半得體、半不得體的空話,只有落荒而逃!作蠻丟下一些錢權當酬謝之後,韓絳就與孫寶匆匆而歸了。
就是打這一天起,差役問題始終都是韓絳的一塊心病!只要有機會,他總要說上一說。
在大宋,差役問題非止一日,不過愈演愈烈而已。
無論什麼社會,不管說得多麼動聽,小民總是最受侮辱、最受損害的!他們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要不受苦受難,高高在上的社會不早就沒了基礎,要倒塌瓦解了嗎?區別只在於,社會演進不同,小民受壓迫、受蹂躪的程度不同而已,豈有他哉!
自從有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一應役事,都是由平民百姓去做的。役有兩種,一為徭役,一為差役。徭役又稱雜徭、伕役、力役,主要為勞務,通常是無償地為官府從事土木工程之類的勞動;差役又稱職役、吏役,要替官府經辦徵糧徵稅、緝盜、拘捕罪犯等,帶有職吏性質。因為哪一朝都有勞務,徭役是免不了的,變化不是太大。差役雖也免不了,但因為制度不同,往往區別很大。在兩漢先秦,州縣以下的底層組織,鄉一級的“三老”,相當於目下行政村一級的“亭長”、“嗇夫”,還有“遊徼”等,包攬了全部基層政權的一應事務:諸如勸導生產,處理糾紛與小型訴訟,收繳賦稅,維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