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頁)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怎麼能忍?唯有擊碎讖語,剷平匈奴,方可除心頭之恨。所以,只因盧生一句話,震怒的秦始皇便即刻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出擊匈奴,這自然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但是,僅憑藉一句話就調動三十萬大軍出兵匈奴,並且不惜下大工夫修築萬里長城,這似乎又有些反應過度。因此,〃亡秦者胡也〃這句讖語絕不是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唯一原因。
既然如此,秦始皇大動干戈修築萬里長城還有其他原因嗎?
為了防止邊患。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戰國時活動於燕、趙、秦以北地區,社會組織以部落聯盟為主,聯盟的首領被稱為〃單于〃。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征服鄰近各族,統一蒙古高原,隨後建立了遊牧民族的國家政權。所以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正是匈奴勢力擴張之時,他們四處進攻,掠奪人口與財物,使得大秦帝國北方的邊患壓力比較大。
匈奴人作為遊牧民族,自幼即能騎馬射箭,所以,成年之後個個都是精於騎射的剽悍騎兵。關於此,《史記·匈奴列傳》曾記載:〃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
在冷兵器時代,與步兵相比,騎兵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戰國時期,匈奴已經成為燕、趙、秦等國北方邊地的一大外患。燕、趙、秦諸國為了應對匈奴的入侵,紛紛修築長城以作為防止匈奴入侵的一種軍事手段。就秦國而言,秦昭襄王時宣太后殺死義渠戎王,大敗義渠後,修築了秦長城以阻擋匈奴南下。燕國、趙國也都在各自國界內修築了長城,以備邊患。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32節:萬里長城(2)
在秦滅六國的十年中,燕、趙兩國只能顧及自身生死存亡,根本無暇理會匈奴。而秦軍則忙於兼併六國,也無力顧及匈奴。因此,在這十年裡,匈奴迅速南下,佔領了陰山、河套地區,成為大秦帝國的一大外患。
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為秦始皇打擊匈奴奠定了夯實的軍事基礎。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開始對匈奴用兵。三十四年(前213)大規模修築長城。所以,秦始皇絕對不單是憑藉〃亡秦者胡也〃一句話就開始修築萬里長城這項浩大工程的。經過四年(前213…前210)努力,橫跨今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河北、遼寧六省區,全長一萬多里的長城修建完成。萬里長城成為當時乃至今天全世界最偉大的邊防工程之一。
蒙恬用四年時間修築了萬里長城,這是世界軍事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蹟。蒙恬憑藉著什麼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呢?
原來,蒙恬充分利用了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原有的長城,加以修補、連綴。秦長城的西段借用了秦昭襄王時期修築的長城,中段、東段則借用了趙長城、燕長城,起自臨洮(táo,桃),即今甘肅岷縣,沿賀蘭山、陰山,東至遼東(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史記·蒙恬列傳》)。
長城雖長,但由於有了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這項巨大的工程四年便得以完成。
自此,長城成為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一道分水嶺。終秦之世,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牢牢地守住了這道防線。如果沒有這道屏障,大秦帝國在對付匈奴的入侵時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在秦朝滅亡之後,從漢代到明代,長城都是中原農耕民族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最為有效的防禦體系。因此,秦長城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見,秦始皇並非修築長城的第一人,但是長城卻因秦始皇而有了一個響徹後世的名字……萬里長城。長城其實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楚國修建的方城,這是我國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長城。到了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如齊、燕、趙、魏、秦,為了加強防禦和劃定疆界都紛紛修築長城。到了秦朝兼併六國之後,在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萬里長城。之後的漢朝一直到明朝,歷朝歷代都修建了長城,而我們現在最常看到的、儲存較完整的長城是明朝修建的。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以及之後各朝各代修建的長城長度相加超過十萬裡,所以長城堪稱是〃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裡〃的偉大工程奇蹟。顯然,長城作為一道高聳的、綿延不斷的長牆,它在冷兵器時代所具備的軍事防備效應是不言而喻的,但與此同時,它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是驚人的。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