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上述謀殺諸說純屬猜疑,既無文獻記載,又無出土文物佐證,僅存的一線根據是邏輯推理。但是,這些推理都是依照秦始皇死後胡亥、趙高、李斯的表現倒推出來的。我認為,這幾個人謀殺的可能性都不大。趙高確實在秦始皇死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左右了秦國的政局,但是,那一切都發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如果秦始皇尚在,趙高就要對其下手,毒殺秦始皇,一是恐怕辦不到,二是他未必敢這樣做。
對秦始皇之死,民間有更多的說法。如,說秦始皇東巡,發孔子墓,看到墓冢內寫著:〃後世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堂,躍我床,顛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淵鑑類函》)。
南朝的志怪小說《異苑》也有類似的記載:
秦世有謠曰:〃秦始皇,何強梁。開吾戶,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飧吾飯,以為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邱(丘)當滅亡。〃始皇既坑儒焚典,乃發孔子墓,欲取諸經傳。壙既啟,於是悉如謠者之言。又言謠文刊在冢壁,政甚惡之,乃遠沙邱而循別路,見一群小兒輦沙為阜,問雲沙邱,從此得病。
說這歌謠傳到秦始皇耳朵裡,秦始皇自然是非常不爽,於是在巡遊途中,特意囑咐,見了沙丘繞道而行。最後始皇帝病入膏肓,前方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擋住了他的道路。秦始皇命手下去詢問這群孩子:你們在玩什麼啊?孩子們回答:我們在玩沙丘呢!原來這群孩子正在做堆沙丘的遊戲。始皇帝一聽,到底還是沒有躲過百姓的詛咒,遂兩腿一蹬,就此嗚呼哀哉!
當然,民間的這些說法都是無稽之談,但它們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對秦始皇暴政的詛咒和對秦始皇的仇恨。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志滿意驕,兇暴殘忍,酷法嚴刑。無休無止地徵調賦稅和伕役,修長城、建宮殿、築陵寢、開邊戍守,使剛剛脫離戰亂之苦的廣大農民又陷於疲於奔命的勞役之中。因此,民間傳唱這些歌謠是很自然的。秦始皇聽到這些歌謠、預言,心胸鬱結而病死,這當然不可信。不過,《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天現兇象、沉璧復返、隕石降落的事情,肯定對秦始皇的心理有重大影響,如果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那麼這些怪事造成的心情鬱結或許加速了他死亡的速度。
無論如何,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提前謝幕,匆匆走完了他的一生。但是,秦始皇死前犯了一個絕大的錯誤,就是沒有立皇后,也沒有立太子,甚至連傳位給扶蘇的詔書都沒有及時發出。皇帝已經死了,左右之人卻秘不發喪,這些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虹←橋書←吧←
第60節:秘不發喪(1)
三十三 秘不發喪
歷史最怕意外,但是,歷史往往充滿著意外。秦始皇巡遊途中的意外離世讓隨從人員慌了手腳,讓手握大權的丞相李斯非常犯難。秦始皇之死形成了大秦帝國〃瞬間的權力真空〃,在新的接班人沒有正式確立之前,他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要不要立刻公佈這一訊息。李斯是怎麼做的呢?據《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秦始皇仙逝之後,主政的丞相李斯決定秘不發喪,沒有立刻起駕回京,而是按既定的路線繼續巡遊。這個決定好做,問題是秦始皇死的時候正是炎熱的夏季,腐爛的屍體不可避免地要散發出難聞的臭味,隨行的大隊人馬不可能聞不到。而且秦始皇是一個勤政皇帝,在巡遊途中他還要批閱公文,如果長時間不辦公也難免會引起懷疑。那麼李斯怎樣才能使眾人全然不知呢?李斯決定秘不發喪的背後是否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假供膳秘不發喪 臭鮑魚掩人耳目
先看李斯怎樣做到秘不發喪。
要讓隨行的大隊人馬不懷疑秦始皇已經駕崩,必須做好兩點:一是要讓秦始皇〃正常生活〃、〃正常工作〃,一切一如既往;二是要保證屍體在盛夏腐爛發臭之事不被懷疑。
前者好辦。該值班的宦官每天照樣在秦始皇的車上值班,該上膳的時候照樣送到秦始皇的車上(不知道便宜了哪位有口福的宦官),該處理朝政時照樣在車上透過值班的宦官批准百官的上奏(不知道哪位宦官有這麼大的才華)。
後者難辦。秦始皇乘坐的這種豪華車的窗子可開可合,關上窗涼快,開啟窗子就熱,秦始皇病死於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再涼的車子裡也不可能保持屍體不腐爛啊(車子不是冷凍櫃)。怎麼關窗也擋不住秦始皇的屍體一天天變質腐爛。秦始皇的屍體可以不被人看見,麻煩的是屍體腐爛的臭味無法封閉遮掩;怎麼捂,怎麼蓋,也掖不住,藏不住。幸好在趙高、胡亥的幫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