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條。但唯一不變的是世代相傳的對古堡主人也就是伊諾兒的責任。
其實所謂的保護,更準確的講應該是類似於王、楊兩家的追隨。不管稱謂是上帝之女還是神女,必然具有凡人所不及的能力或稱之為神力,所以千百年來,伊諾兒並未遇到什麼真正的危險,而上帝武裝也只是幫助處理一下古堡的凡間俗務,不如說防偷防盜。畢竟身為神女,很多人類社會的事情是不屑於做、不方便做的,更不會與什麼人為敵,所以上帝武裝鮮有用武之地,但仍然執著的以守護古堡和古堡主人為己任,兢兢業業,世世代代。其中不乏像達芬奇那樣的天縱奇才,更有權傾天下的帝王將相。
其實,上帝武裝的稱謂也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演變而來的,最早被稱為諾斯緹會,由於他們尊崇女聖,守護神女,因此與教廷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的組織便一直活躍在暗中,所以幾百年之後,他們自稱為隱修會。
之後隱修會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裡曾經兩次浮現過。一次是著名的聖殿騎士團,騎士團的首任大團長惠更斯便是隱修會的成員,在他的努力和隱修會暗地支援下,組成了富可敵國、赫赫威名的聖殿騎士團,之後聖殿騎士團中的核心精銳更組成了隱修會的對外組織“聖山教團”,而隱藏在暗中的勢力被稱為“奧爾姆斯”。
後來,聖殿騎士團背離了它成立的初衷,特別是它傳承到最後一任大團長後,徹底淪落到貪財背義、狂妄自大的地步。所以當時的國王菲利普四世得到隱修會長老團的默許後,在教廷的支援下抹除了聖殿騎士團的編制,但隱修會真正的勢力“奧爾姆斯”卻未曾傷筋動骨,甚至於“聖山教團”中信仰堅定而又未曾同流合汙的聖殿騎士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被分散到了葡萄牙和蘇格蘭國王羅伯特的麾下。
自此之後,隱修會不再涉足世俗的權力爭鬥,專心於自己的信仰和職責。但一個個意外讓隱修會第二次浮出了水面。
事件源於騎士團撤編600多年後的1956年,一位曾隸屬於隱修會的老人突然亡故。按照隱修會的規定,成員逝世前就會立下遺囑,囑託其家人將自己的遺物統統燒燬,之後還會有隱修會的專門人員負責對其文件的二次清查和銷燬工作,凡牽涉到組織的所有檔案或記錄都會被徹底的清理。
事情恰恰就出在老人唯一的侄子身上,他在燒燬老人遺物的時候,在熊熊的火光裡依稀看到一本已經被燒著的筆記上出現了聖殿騎士團的名字,聖騎士的寶藏早已經是婦孺皆知,所以這傢伙財迷心竅以為得到了寶貝,急忙把燒得殘缺不全的筆記搶救出來,而隱修會的專員開始卻並不知道此事。
但畢竟那是一本少了半拉的筆記,這傢伙憑藉僅有的殘餘部分加上自己的想象,杜撰了一個冒牌的隱修會,因為他居所附近有一座小山丘,所以便以山為名,取名為某山隱修會。不僅如此,為了發掘筆記的的秘密更為了找到子虛烏有的寶藏,他又聯絡了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探寶四人眾。
更甚者他們還特意去政府內政部注了冊,自封了會長、副會長以及秘書長甚至還有一個財務主管。這麼大張旗鼓的目的據說是為了萬一別人找到寶藏,而又有證據證明屬於隱修會的時候,他們便可以欺世盜名,坐收漁翁之利,畢竟他們是注了冊的!
為了彰顯某山隱修會的真實性,他們在殘缺筆記的基礎上進行了杜撰和再加工,特別是把一些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如牛頓、雨果等都牽扯進來,藉以證明隱修會的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組織體系和架構。
儘管四個人並不知道隱修會的本來面目,但這一通有鼻子有眼的惡搞卻讓隱修會的大名喧囂塵上,引起了無數的猜測,更成為眾多神秘主義分子參研的物件,很長一段時間變成虛構和紀實文學爆炒的熱點。
最後這個某山隱修會被揭開了本來面目,但同時卻讓隱修會成為了“惡搞”和“不名譽”的代名詞。於是真正的隱修會便有了今天的稱謂“上帝武裝”---為上帝后裔戰鬥的力量。
正如德羅蘭教授所說的那樣,由信仰之力而凝聚成的組織確實比王、楊兩家世代傳承的感恩之心要更加持久也更有爆發力,延續上千年仍然有像賈克蒙這樣的年輕人一代又一代的人追隨。
當時我聽完德羅蘭教授的一番講述,頓時驚歎不已,怪不得像陳浮那種身份的人對這個組織也用神秘來形容,數千年的底蘊與積累從某種程度上講,即便是政府也無法與其匹敵。
一想到陳浮、想到古堡中的談話,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既然上帝武裝是古堡守護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