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所有後工業化國家也發生類似的轉變。在美國,路透社“我們的聯邦”系列報道也反映出相同的趨勢。報道指出,1970年到1990年間,美國人結婚的比例下降了三分之一。
現代美國社會孤單寂寞問題惡化,亞倫的學生似乎也相當熟悉,這些事實包括比比皆是的離婚現象,以及經濟壓力使得兩性關係更加惡化;美國單親家庭的數量越來越多,遭父母親遺棄的孩童數量節節攀升,沒有跟子女一起生活、困守在贍養之家的老年人人數越來越多。這些他們都十分清楚。
“我們對共同的過去沒有感覺,與上一輩人不親近,毫無歷史感,因此對自己的根沒有感情。”一名學生指出。他又說道:“一旦沒有這樣的根,我們的社會就喪失了將大家聯絡在一起的重要元素。”
。。
寫作本書的緣起(2)
有多位學生談到維持長久的友誼越來越不容易,以及正在美國許多角落破壞並肢解小區共同生活的力量。也有學生說,退學的學生越來越多,這一趨勢造成了社會的疏離、孤單問題,而最終結果則是早夭。好幾位經商的女性學生也談到美國有越來越多的男女犯案入獄,都市街道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毫無意義的暴力事件。“當晚上在街上有陌生人靠近你時,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有害怕。”一名女性學員說道。
一名年輕人疑惑地說道,倘若孤單問題已成為現代生活如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的醫學統計專家將看不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說不定人類已經用相同的方式適應了其他的問題,我們將會住在各自的塑膠氣泡空間裡苟活下去,跟任何人都隔絕不相往來!說不定我們會適應孤單,對它的毒害產生免疫力。說不定因特網會成為不光是相互溝通,還包括兩性關係的主要模式,在網路空間裡,我們都能待在安全而隱私的聊天室裡,與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進行性愛!說不定我們會研發出消滅這種痛苦的藥丸,藉以忽視這個問題!”
那天晚上有段特殊的評論更是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名資深的企業主管很有把握地斷言道:“孤單是現代社會最大的瘟疫。”然後他又以同樣的口氣說:“你的統計資料誰也無法爭辯!”他頓了一頓,好像陷入自己的思緒裡頭,才又問道:“但是,在讀過你的書後,我想要明白的是,為什麼愛那麼脆弱?為什麼愛那麼難以捉摸?”
然後他以比較緩和的語氣接下去說:“我想在場的人都同意,愛是人類所能得到的最為珍貴的禮物,而它卻那樣脆弱,那樣難以維繫。為什麼我們會從彼此的關係裡逃離,那麼輕易地就將生命中最最珍貴的東西棄置不顧?身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卻老是選擇疏離和孤單,而不是同伴和愛!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就向憤怒、憎恨和暴力屈服,要不就是對身邊人的命運完全冷漠,就在愛是你明明想得到的時候?”
“那跟權力有關。”“那是為了操縱。”“那還比較簡單。”“愛需要下許多工夫。”“愛讓你變得脆弱。”“遭到拒絕的話,創傷會很深。”——所有這些,都是當晚同學們隨口表達的反應,然而他們的回答卻都不足以讓我滿意。當亞倫提及這些問題時,我發現自己也在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必須為弟弟的死這樣地久久陷於哀痛之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拷問自己,生命中真正珍貴的是什麼?的確,那麼重要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錯失掉?為什麼當試著去愛的承諾能夠得到如此明顯的治癒轉機之時,我們卻如此容易就陷入孤單,或是向憤怒投降呢?
那天夜裡我返回巴爾的摩,這些議題的重要性牢牢地攫住了我。就是這個信念逐漸將我拉出《 破碎的心 》的單純修訂,轉為撰寫這本《 我的哭聲無人聽見 》。這本書所涵蓋的並不只是一些健康資料和死亡率的統計資料——那是脫胎自《 破碎的心 》裡婚姻問題統計的論述——而是從孤單,包括求學失敗引發的早夭死亡率等其他來源所得到的證據。
因為從學校退學的人將會碰到一輩子的溝通困難,演變成社交孤立的毀滅型別。與單身、喪偶和離婚者一樣,退學的孩子也會感到同樣的孤獨和無助,因心靈破碎而死亡的危險也同樣地高。他們也將與朋友、愛侶和社會所能給予的安慰絕緣。同樣的,生命的靈藥也無從獲得。他們發自內心的哭喊卻無人聽見的苦況,可能比任何人都來得厲害。就像許多孤單無助的人一樣,此種求學失敗的龐大支流將匯入社會孤立和疏離的主流裡,正在耗盡我們國家的健康資源。
然而,諸多支流在現代社會彙整合越來越高的孤單浪潮,這樣的概念明確告訴我們,解決之道並不是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