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太祖批林批孔,雖然也有些私心,但是總體針對儒家的這種毒害思想還是對的。
可笑的是。他肯定沒想到,就在他之後的幾十年。他的這些接班後輩,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居然又把那一套給撿了起來,甚至還開始到處宣揚那一套。
難怪華國,總是走不出那種改朝換代的怪圈。
如果咱們要是還相信這一套,那咱們就永遠走不出這個怪圈。
李逸帆當然不信那一套,甚至很討厭那一套,所以他才會想在培養技術工人方面下功夫。
他知道想靠自己一個人,改變國內的教育環境和狀況不現實,但是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了最起碼應該做點什麼。
哪怕是把自己的這套技術人才培養的體系給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們意識到,原來並不是只有讀書,上大學,才能謀求到一個好出路。
原來學好了技術,當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而他的人才培養計劃,就打算從這足球學校裡開始。
畢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足球天賦,並不是所有的小孩,最後都能成為球星,或者成為職業球員。
那這些小孩將來如果不能繼續踢球怎麼辦?難道把他們從學校裡掃地出門,全部推給社會嗎?
這肯定不現實!而且李逸帆辦這個學校,其實也是的愛著慈善性質的。
如果這些孩子不適合踢球,那他也打算給這些孩子,找一條合適的出路。
比如讓他們學學技術,當然不是學那後世聞名的大藍翔,而是要把這些孩子培養成自己工廠的合格的後背技術力量。
根據德國和ri ben對成熟的技術工人體系的統計,成長為合格的技術工人,最後甚至拿到工程師資格的技術工人,其實並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其實高中就夠了,甚至初中也可以。
但是你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那麼你就要有長期的在一線工作的經驗,然後有師傅帶,自己也要勤奮的琢磨,鑽研等等。
只有這樣,最後才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
當然為了讓這些學員們有動力,你還要劃分出合理的技術工人的等級,然後讓他們,鑽研技術,苦練技術,來考證。
而這些級別zheng shu,最後要和他們的工資等級,或者崗位升遷掛鉤。
這樣你給這些技術工人流出上升通道,他們就會以積極的態度,來鑽研技術,學習技術。
這就是德國和ri ben,能夠成為世界工業製造強國的主要原因。
而目前國內的現行體制,就是根本就沒有給技術工人留出上升的空間,這才導致了技術工人,人才的不斷流失,和人才斷檔。
其實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內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一直都還是不錯的。
可是壞就壞在後來的改革和人心不古上面,想想看一家國營工廠,一個老技術標兵,辛辛苦苦的在崗位上幹了十幾年,技術,人品樣樣過硬。
可是到最後要提拔車間主任或者一些小官的時候,結果上面卻空降下來一個大學生,而給你的理由是,你的學歷不過關,你想想這個工人能接受嗎?
其他的工人怎麼想?
然後等到公司經營不善,上面宣佈改制,第一批丟了工作的,還是這樣的工人,你想想看,今後這些工人,還會讓他們的孩子,不去考大學,而是去學技術嗎?
正是以往內這樣的事情太多,才讓咱們的技術工人培養,越來越差,到後來甚至出現了絕對尷尬的人才斷檔的情況。
而李逸帆一個人肯定是不能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他覺得自己最起碼能夠做點什麼。
這年頭開技術學校的不少,在電視上打廣告的也有很多,就比如那赫赫有名的新西方,還有大藍翔。
可是真正的情況下,又有多少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這地方來學技術?
除非是一些農村孩子,實在是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出路的情況下,才會把孩子送到這地方。
但凡是有點能力的家長,都更希望把孩子送去考大學。
而李逸帆這次著手點,打算是去聯絡省裡的福利院,挑選那些身體健康的,沒有人願意兩樣的孩子進入自己的足球學校。
無論男女,有能力的就去踢球,他全都支援。
沒能力,沒天賦的,最後他打算分流出來,培訓他們學技術。
然後他會拿出自己早就設定好的技術等級